anue鉅亨網1999年創立至今,不只是間財經新聞媒體,也是一間協助投資人決策的科技公司,我們陪伴許多台灣投資人成長,一直深受投資人信任,2015年開始將創新能量聚焦於協助投資人獲得做出精準投資決策的資訊。我們相信透過科技與創新來重新定義金融產業,能協助投資人更快速精準地找到投資契機。
圖片來源:jnn1776@flickr,CC BY-SA 2.0
圖片放大
聯準會官員頻頻對外放話,市場也跟著波動。專家認為,今(16)日利率會議後葉倫必須針對政策方向與經濟看法重新引導市場預期,至於先前那些官員們爭相發表個人見解的情況日後最好避免,以免說的太多,最結果可能適得其反
聯準會官員先前對外發言不斷,例如紐約Fed總裁 Bill Dudley 在2月初表示,如今金融市場情況比他們在去年12月所預期更加嚴峻,此時需要更耐心觀察,暗示3月升息機率不高。聯準會官員Lael Brainard 則在 3 月初公開表示,美國通膨率與經濟成長走下坡風險依舊存在,呼籲升息前應保持耐心。
至於聯準會副主席費雪則大玩兩手策略,一方面坦承全球資產市場波動可能導致金融環境持續緊縮,另一方面暗示市場波動終究可能成為「過去式」,不致於影響升息計畫。不論上述言論偏鴿派或鷹派,每當聯準會官員言論一出,預升息的聯邦基金期貨就會跟著變動。
《MarketWatch》專欄作家Caroline Baum指出,聯準會官員可能希望不要屈服於市場波動,以及不要這麼快從利率逐步正常化撤出。這不代表,聯準會需要升息或落後曲線。但是,若聯準會的意圖是在於要修正去年12月提出的經濟預測,調降升息次數,那先前針對市場波動頻頻放話可能把自己逼向死角。
去年底聯準會在會議上預計至今年底將升息100個基點,Baum表示,若當前經濟在波動下有所改變,就必須重新調整自身方向與市場預期,外界預料本周三利率會後的聲明及聯準會主席葉倫會後應對此進一步闡述,重新引導市場預期。
尤其對聯準會來說,除非緊急情況,否則盡量避免給市場不必要的震撼與驚嚇,以免為市場帶來意想不到的劇烈震盪。因此,每當政策施行前,先行發表談話是央行偏愛的作法,讓外界對接下來政策工具有基本心理準備。
但要注意的是,說的太多結果可能適得其反。以去年下半年聯準會官員鴿派與鷹派在媒體上互相交鋒、訊息混亂,也難怪市場最後對聯準會聲明釋出的升息訊號無動於衷,逼得聯準會在10月下旬得在會後聲明上挑明指出,下次會議將評估是否調高利率。
今年1月,美國消費者物價指數年增 1.4%,略高於市場預期,扣除食品與能源價格的核心通膨率則成長2.2%。接下來聯準會在通膨預期方面會發表甚麼樣的看法,是相當重要的一點。
至於金融市場不穩情勢雖然讓聯準會頭疼,但美國去年第四季GDP的0.7%上修到1%,今年第一季GDP成長可望達2%,這與聯準會先前預估經濟將逐步好轉的說法仍符合。不過,以聯邦基金期貨情況看來,外界多半不相信聯準會今年可能升息四次的預期。
至於聯準會官員是否應該繼續頻繁對外發言?或許這並非好方法。Baum建議,
聯準會應該謹記「少即是多」的原則,每當公開講話時,央行應該清楚傳達自身目標,包括經濟成長、通膨和利率等季度預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