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學人》巴黎浴血的啟示:恐怖攻擊無國界,無論你在哪,IS想打你就打你

由《商業周刊》經研室每週為讀者整理國際財經雜誌重點內容摘要。

發行日期:2015/11/21
圖片放大

如今,IS的磨爪遠遠伸出敘利亞和伊拉克基地:11/12,自殺攻擊者在黎巴嫩殺死43人、上個月在埃及炸死224人,甚至放話巴黎之後輪到華盛頓。

讓人憂心的是,今年的巴黎已是一流情報組織高度戒備的城市,卻還是被IS突破防線。我們不禁要問,雖然強大防禦工事有其必要,但怎樣才能有效?

IS的算計是:襲擊成功將激發出潛在激進份子的鬥志,只要他們出手,然後被打壓,就會更讓激進份子相信,世界看不起他們和他們的宗教,反抗意志就會更堅定。

西方國家回應也必須一針見血,但法國總統歐蘭德誓言搗毀IS卻是偏離主題了,一次剿清是錯誤、不可能的目標,在恐怖份子穿透防線也能持之以恆的政策才正確。

謹記,西方必得捍衛兩種價值:公民的生命與自由價值觀。若只能選擇其一,後者往往是第一個被犧牲的原則。

當歐蘭德宣布緊急狀態後,警方無須搜查令就可以在全國突擊檢查,雖然因此消滅另一場陰謀,但後果是維安部隊可能會漸漸濫用權力。

資源也很重要。英國和法國相繼提高維安支出,但比利時卻是薄弱環節:這次恐攻份子多數來自布魯塞爾,而且這裡的IS成員比任何歐洲國家多。

這是因為申根協定取消26個歐洲國家的邊界控制,就經濟發展意義重大,然而,一樣武器只要能從中東越過邊境進入某個申根國家,幾無可能阻止它流通。

解方不是取消申根協定,而是如法國所提議,全體成員國出資建立一支加強版的歐洲邊界部隊。這個好主意早該提出來了。

再者,歐洲議會打出隱私名義,拒絕開放移民資料庫讓執法單位清查航班乘客資料。各國各自為政無助於系統性打擊犯罪,歐盟何不放手去做。

巴黎,恐怖攻擊
英相卡麥隆(右1)現身巴黎恐攻現場哀悼。一旁為法國總統歐蘭德(右2)。來源:David Cameron臉書(goo.gl/k8tkze)
圖片放大

相較之下,因為恐懼就把難民全都關在門外,德國說要管制難民流動、波蘭拒絕難民,連美國都有24個州想暫停接收萬名難民計畫,這種心態反而嚴重削弱自由價值觀。

選民似乎把IS與難民畫上等號,政客此時不應火上加油,因為這麼做無異明示穆斯林,歐洲人就是蔑視他們,反倒會把他們更推向極端之路。

除了邊界防軍,全球聯合武力仍需剿清IS的伊拉克與敘利亞巢穴,這是最後手段,西方非部署地面部隊不可。

左派人士舉阿富汗、伊拉克戰爭為例,軍事行動無法捍衛西方的價值觀和安全,反而讓聖戰暴力從廢墟中崛起,並把世界暴露在更危險境地。

但關鍵是,如果把IS趕出位於敘利亞的拉卡(Raqqa)、伊拉克城市摩蘇爾(Mosul),就等於摧毀他們籌集資金、吸引新血的巢穴,這一招值得嘗試。

也有人主張等IS自己凋零,但遜尼派、什葉派的殊死戰從開始對立以來從未稍歇,所以這種假設根本是妄想。因此,支持軍事行動的理由是按兵不動這個選項更差。

不過巴黎恐攻讓軍事行動跳升到第一選項,法國加強空襲、英國正遊說議會加入,連美國都宣布新部署50支特種部隊打擊IS。

法國前總統沙柯吉建議,暫時為了打擊IS聯合俄羅斯、敘利亞。這個提議很吸引人,但也很糟糕,因為一旦勝利,敘利亞就得勢,中東血戰也不會停止。

最好是遊說土耳其、沙烏地阿拉伯和海灣國家組成一支聯合國授權的部隊,他們都想穩定地區政治,尤其是深受其害的土耳其。

最終,軍事只能治標,協商遜尼派、什葉派、阿拉維派和庫爾德人對話,實現中東和平才是治本之道。目前看來這一步遙遙無期。

地圖上,拉卡距離巴黎非常遙遠,但血腥殺戮已經證明,暴力多麼容易就能跨越疆界。只要想到成千上萬生命生活在恐懼中,這就是值得挺身打擊罪惡的好理由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