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紫光集團去年總營收只有約人民幣一百五十億元,今年已確定的購併案金額,就遠遠超過營收的兩倍。「沒有政府的支持,紫光集團不太可能籌到那麼多資金購併美光,」美系外資伯恩斯坦(Sanford C. Bernstein)香港半導體分析師Mark Li在研究報告中分析。
紫光集團的最大股東,為持股五一%的清華控股公司。顧名思義,清華控股就是專門打理由北京清華大學育成出來的「校辦企業」大家長,資金來源就是政府。
更不用說,北京清華是產出最多中國國家領導人的學校。包括習近平、胡錦濤、朱鎔基都是畢業於清華大學,胡錦濤的兒子胡海峰還曾任清華控股的黨委書記。
中國在去年十月正式成立規模達人民幣一千二百億元的國家集成電路(積體電路)產業投資基金,成了台灣半導體產業協會理事長盧超群口中,中國針對半導體「力度最強、手段最靈活」的扶植政策。
Mark Li分析,中國政府這麼大手筆,代表發展半導體產業的堅決意志,背後是想獲得美光的技術,補足中國DRAM業中「失落環節」。
找大廠技術當後援
再挖角人才,拚產業升級
且自去年來,包括晶圓代工的中芯、半導體設備的中微半導體也成投資對象,大陸封測龍頭長電科技並因此有充足銀彈得以收購全球第四大封裝廠新加坡星科金朋。
中國為何積極發展半導體產業?工研院IEK統計,過去七年來,除了油價高漲時期,中國有四年的半導體晶片進口額竟高於原油。中國的盤算是,若能藉由大廠搶攻十四奈米製程、遇到技術瓶頸時,以龐大的市場需求與政府資金當後援,將有機會在彎道迎頭追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