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他們的點子被延伸、挑戰、開展、愈變愈好,踏上成真的旅途。反對的觀點只是在幫助他們抵達成功而已。
潔西卡立刻尋求法律協助,敲了許多門。她所聯絡的人,大多不敢碰證券化的模糊地帶。有一天她打給47名律師都沒結果,然而打到第48人時,賓漢麥庫勤(Bingham McCutcheon)法律事務所的奇朗.賈印(Kiran Jain)律師看見他們的願景,幫助Kiva成為非營利組織。
大約在同一時間,邁特拿起電話打給證交會。他誰都不認識,卻打給龐大的政府組織。誰會做那種事?然而在此同時,他又有什麼好失去的?他們的點子還在醞釀期而已。他只是想知道如果Kiva成立了,證交會會有什麼反應。邁特說:「這次的經驗,讓我深深學到一課。在這之後,我多次運用這個教訓:就算是嚇人的龐大組織,裡面的人也只是一般人。光是以透明的方式和他們聯繫,也可以得到很多。」通話5分鐘後,邁特就被轉給專員。經過一連串的談話之後,那位專員協助邁特與潔西卡做出一個關鍵決定:他們的借貸不會包含付利息這個部分,使用者不會拿到利息。沒有利息的話,證交會不太可能視相關借貸為證券。邁特指出那位證交會專員提供非常大的協助:「他立刻認同這個社會使命,提供了不可思議的協助。」擁有特殊專門技術的人,當有機會讓事情不同,很容易就能讓他們一同參與。
對話3:寫部落格向社群傳遞理念
邁特與潔西卡在托羅羅的友人摩西.昂揚格(Moses Onyango)幫助邁特與潔西卡組織第一次的烏干達7筆借貸,以及之後的50筆。他開始在網路上寫部落格,在Kiva網站上,依照時間記錄創業者成功的情形,以及他們遇到的挑戰。
接著發生了一件事──參與的人數暴增。成群的人們開始連結Kiva。大大小小的人際網絡漸漸變成社群:一個大家都想幫助小型創業者的社群。
世界上最大的部落格「每日科斯」(Daily Kos)讀者超過100萬人,而這個部落格提到了Kiva。那天早上,Kiva的網站冒出1萬美元新貸款。電子郵件不斷湧入,許多信件來自世界各地的微型金融機構,包括保加利亞、盧安達、尼加拉瓜與加薩。這些機構希望自己的貸款申請人,能被列在Kiva網站上。有了相關單位的合作,「擴大規模的問題」事實上可以被輕易解決。要增加Kiva 的能見度與影響力,就要把Kiva概念推廣給夥伴網絡。
有一天,一個陌生人普利墨.夏爾(Premal Shah)突然出現。普利墨之前替印度微型金融組織工作,剛放長假回來。邁特說,普利墨是「缺少的那塊拼圖。潔西卡和我都是坦誠、小心翼翼、無微不至、策略與技術型的人。普利墨則熱情、富有魅力、傑出、瘋狂投入,從不休息。」普利墨在PayPal 待過6 年,身邊的同事後來一同建立了YouTube、LinkedIn 與Yelp。他擁有網路付款系統的專門知識,也願意冒險,完美補足潔西卡與邁特的不足。
最後在眾多擁有相同信念的人士支持之下,潔西卡與邁特得以選擇「一群擁有衝勁、精力與實務精神的人,那是金錢買不到的。」他們讓朋友、同事、盟友聚集成一個社群,準備好「讓計劃變成機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