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但對照前年十一月底,與今年三月,高啟全兩度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語氣中所透露出的退休念頭,「你不覺得我這樣也夠了嗎?我的任務也差不多告一段落了。」以及自今年起,便不再親自主持法人說明會的舉動。如今不退反進,更叫人疑惑當中的玄機。
兩岸科技業新樣貌
不只是敵人,也能是夥伴
各方背後盤算為何,尚有待時間證明,但一位董事長的出走,已經正式為兩岸科技業一個新的大時代,揭開序幕。
縱觀近二十年,兩岸高科技業人才的流動,高啟全其實已是第三部曲,而這三部曲,正好反映出兩岸科技實力競合的改變。
第一部曲的主角,當屬前中芯國際總裁張汝京。他所譜的,是一首行進曲,是早期專業經理人到中國科技業「墾荒」、打天下的年代。
「我要當大陸的張忠謀」,這是十五年前轟轟烈烈登陸興建晶圓代工廠的張汝京,一次受訪時發下的豪語。
當時,中國的半導體產業雖已發展約四十年,但才剛開啟國際合作,走出中國,在全球的半導體產業尚不具競爭力。張汝京的出走,是一個專業經理人離開,到中國尋求機會。
二○○五年他於上海接受《商業周刊》專訪時坦承,草創中芯的那幾年,是他人生中壓力最大,最低潮的時刻。「當遇到最大壓力的時候,常常會回頭問自己,早該退休了,為什麼要做這麼辛苦的事情?」
當時,兩岸互動不若現在開放,不敢回台灣的張汝京,只能在夢中,回想起小時候,高雄鄉下的稻田景致。
奏起第二部曲的,是五年前,時任奇美電電視面板產品事業處協理的陳立宜。他帶著約兩百人的團隊,出任華星光電執行副總裁,到中國正嶄露頭角的面板業找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