太愛存錢也有錯?!《金融時報》首席經濟學家馬丁.沃夫預言:德國超額儲蓄,是下個經濟未爆彈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另一面,則是提升競爭 力,而這確實是決策當局曾想過的事:將薪資成長率壓制在微不足道的水準,確保實質薪資成長落後於生產力成長。假以時日,德國向來強大的出口導向製造業之競爭力將進一步增強。企業盈利和儲蓄對GDP的比率,也將因此上升。

北京大學的佩蒂斯教授對德國的政策是這麼說的:「德國的高儲蓄率,主要是政策的結果:這些政策旨在產生快速的就業成長,手段是抑制德國人的消費以補貼德國製造業,結果是常常打擊到歐洲和世界其他國家的製造業者。」這是以鄰為壑的政策,效應正是令德國的鄰國變窮。

現在該走的路,是大力刺激經濟

想像一下,我們有兩種政策可選:大力刺激經濟,以及執行緊縮政策。如果經濟體中有大量產能閒置,而我們選擇大力刺激經濟,結果將是經濟更強勁的復甦。

因此,如果我們犯了樂觀的錯誤,代價將是通膨超出預期,然後我們將修正政策。但如果我們犯了悲觀的錯誤,代價將是經濟規模永久萎縮。後者的代價比前者慘重。因此,我們應該冒的風險是大力刺激經濟,因為緊縮政策的代價比較大。而且,在經濟產出如 此大幅下跌後,經濟體中確實很可能有大量產能閒置。我們因此更有理由冒險執行擴張政策。

我們必須盡全力恢復經濟成長,從需求面和供給面雙管齊下。我們也應盡全力確保類似的危機不會重演,同時設法保存開放的世界經濟體和整合的金融體系的益處。這需要超出多數人認知的激進改革。我們不能只是從世界經濟的錯誤裡記取教訓,還必須據此有所作為。如果我們不這麼做,下一場大危機爆發時,我們開放的世 界經濟體可能將毀於大火。

政策導向,德國民間超額儲蓄驚人——德國經濟部門財務收支對GDP占比
_楊少強_政策導向,德國民間超額儲蓄驚人——德國經濟部門財務收支對GDP占比
圖片放大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