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收益基金,你不知道的亂象:各業者利息公式不同,甚至把單月配息美化成一年

金管會出手整頓配息基金商品,同時提醒了投資人, 獲利不能光看配息率,更應留意對帳單的總報酬數字。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基金配息後,對投資人而言,到底是賺或賠?划不划算?這個問題,金管會已公開示警多次,近日終於出手,並責成投信投顧公會加強查核,要求統一以單利來計算配息率。

依現行規定,基金廣告上須列出年化配息率及報酬率,並說明計算方式,但長期以來,各家計算年化配息率的方式不盡相同,有的用複利、有的用單利計算,由業者「自由心證」,甚至採用對自己有利的公式,算出被高估的配息率。

金管會指示投信投顧公會,必須統一基金配息的計算公式,一律用單利計算;境外基金在台的總代理,也必須負責與境外基金協調清楚。

基金配息率計算方式混亂,金管會出手整頓,除衝擊到國內規模約兩兆元左右的固定收益型基金外,也間接提醒投資人一件事:過去你看到的配息率數字,可能是被美化過的,不代表真正的獲利。

亂象一:配息高反沒賺
投資越久,越多本金被挪用

「這樣讓市場更透明,大家都一樣,比較單純。」星展銀行消費金融處長孫可基觀察指出,目前國內基金的計息方式,確實標準不一,但不少業者為了讓配息看起來更優渥,會使用複利的計算方式,對投資人不盡公平,此後這種狀況將可獲得改善。

但事實上,除了單利、複利的問題外,基金的配息率計算方式,還有其他你想像不到的陷阱。

一般固定收益型商品的計息方式,可區分為兩種:一是配息值(金額)固定,一旦投資標的利率水準變動,配息值也隨之調整;另一種則是強調配息率,每月或每季按固定利率來計息,發放給投資人,不論哪一種,基本上都要加個但書:「配息可能來自於本金。」

這正是固定收益型商品最被詬病的一點,配息來自本金,代表該基金的投資獲利不佳,無法從資本利得配息給投資人,只好動用本金,對投資人來說,只是從左手換到右手。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