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濟部乾脆改名凱子部!為救出口,方法竟是再撒5千億給現金滿手的企業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來看看一個總體數據,根據研究機構Captial Economics彙整的3個月移動平均值指出,整體新興市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由4月的3.6%,到5月降至3.5%,遠低於後金融危機的最高水準─2010年時的10%。而新興國家中的商品淨出口者,其零售額成長率從4月的2.7%,在5月降至2.6%,是2009年8月的2.2%以來或6年來的新低,較去年5月的6.8%大幅滑落。

這數據透露兩意思,新興市場經濟正在放緩,且因為商品出口不好,導致消費力下滑,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台商去新興市場能找到的商機,勢必又以殺價取勝為主,而這正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背景,中國正在推的一帶一路不就是正在去化產能,人家有中南海和中國人行撐腰,台商搏得過嗎?

這中間更有趣的是,每當學界罵台灣企業不思進取,不提高競爭力和做產業升級,但政府拿出的對策就是叫企業往新興市場走,試問,一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的市場,對於產品的要求會比得上那些歐美國家嚴苛,如果客戶都還在只要求使用Nokia 3310,廠商會傻到拼命研發怎麼作出iPhone嗎?

鴻海、和碩之所以能變成蘋果概念股,不是因為他們在新興市場做得多好,而是有一個要求超級機車的大客戶,就像巨大和美利達,為了要打進歐洲競賽腳踏車市場,被逼得不斷升級一樣,新興市場從來就不是驅動創新的動力。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