撒錢救經濟,每年幾乎都在台灣上演,特別是大選年。今年上半年出口衰退7.1%,包括中研院、中經院均下修全年經濟成長率,預估約3.04%,在「保三」邊緣。一時間政府上下又來一齣搶救出口大作戰戲碼,但看到主掌經濟發展規劃的國發會端出的牛肉,真的是令人欲哭無淚。
國發會端出的牛肉是,將對非中小企業提供5千億元貸款額度,提供企業轉型發展的資金需求,中小企業則增加2千4百億元;同時,從明年起分三年,用政府預算增資中國輸出入銀行2百億元,提供企業在國外投資時可專案融資。政府也將擴大明年度公共投資及科技預算,帶動產業升級。
看到這種官員真想讓人說,「笨蛋,問題不是錢啦!」 因為企業手上正現金滿滿,根據金管會統計,台股上市櫃公司2014年年報在7月27日「全都露」,總計全體營收達30.6兆元,年增5.4%,全體獲利達到1.86兆元水準,年增17%,雙雙改寫歷史新高,獲利成長則刷新金融海嘯以來最強力道。
換言之,如果是有投資機會,企業光手頭現金就夠,頂多再跟市場現金增資和發行公司債,台灣當下也沒有錢荒,從十年期國債和銀行同業拆款利率來看,幾乎沒有大幅飆高,錢滿為患的當下,政府又要拿更多錢砸給業者,到底是瞎子摸象慣了,還是要趁機加稅?
第二個問題是,積極協助台商尋找新興市場出口商機,但此時此刻去新興市場對嗎?
來看看一個總體數據,根據研究機構Captial Economics彙整的3個月移動平均值指出,整體新興市場的國內生產毛額(GDP)成長率,由4月的3.6%,到5月降至3.5%,遠低於後金融危機的最高水準─2010年時的10%。而新興國家中的商品淨出口者,其零售額成長率從4月的2.7%,在5月降至2.6%,是2009年8月的2.2%以來或6年來的新低,較去年5月的6.8%大幅滑落。
這數據透露兩意思,新興市場經濟正在放緩,且因為商品出口不好,導致消費力下滑,在這樣的時空背景下,台商去新興市場能找到的商機,勢必又以殺價取勝為主,而這正是紅色供應鏈崛起的背景,中國正在推的一帶一路不就是正在去化產能,人家有中南海和中國人行撐腰,台商搏得過嗎?
這中間更有趣的是,每當學界罵台灣企業不思進取,不提高競爭力和做產業升級,但政府拿出的對策就是叫企業往新興市場走,試問,一個人均GDP不到1萬美元的市場,對於產品的要求會比得上那些歐美國家嚴苛,如果客戶都還在只要求使用Nokia 3310,廠商會傻到拼命研發怎麼作出iPhone嗎?
鴻海、和碩之所以能變成蘋果概念股,不是因為他們在新興市場做得多好,而是有一個要求超級機車的大客戶,就像巨大和美利達,為了要打進歐洲競賽腳踏車市場,被逼得不斷升級一樣,新興市場從來就不是驅動創新的動力。
請看看這數據,就在一堆電子廠商唉唉叫中,自行車出口一枝獨秀,光是上半年台灣自行車出口總值較上年同期大幅成長18%,累計自行車上半年出口275億元台幣,占整體出口總值4兆4千多億元的比重雖然不高,但表現極佳;平均每輛自行車單價也高達12,706元台幣,以出口國別來看,上半年以對美國出口比重占27%最高,其次是荷蘭占12%,前七大出口國單價以美國居冠,主要是出口高階登山及公路使用較高單價自行車為主,每輛約台幣2萬元。
高單價、高成長,就是台灣出口的出路,不用奢望那些新興市場的假中產階級,因為就像蘋果一樣,只要在歐美市場都可以熱賣,新興市場那些中產階級,包括中國市場一樣就會來跟著追潮,新興市場消費者要的不是被已開發市場淘汰的產品,因為那只會讓他們還感覺自己是次級消費者,就像中國大媽愛提LV包一樣,對他們而言消費不光是滿足實用,還是一種身分提升,這深層的文化情結,難道號稱博士內閣一堆的政府官員和智庫都看不到嗎?
台灣產品要升級,唯有先打能進歐美市場,就像先鍍金再來推廣,這就像是當初台灣發展電子業和半導體之際,找來一堆曾經在美國科技大廠待過的張忠謀等人一樣,有歐美的國際視野和實務訓練,才能搞出打遍天下的産品和商業模式,當許多人老愛說歐美不行、新興市場崛起,但過去兩個月內,新興市場國家貨幣卻不斷刷新多年及歷史新低。
自五月中旬以來,哥倫比亞比索對美元貶值12%,本周刷新11年新低至2737.87。原油價格走低導致該國經常帳赤字走擴至16年最大。智利比索緊隨其後,本月對美元跌至2008年金融危機以來最低水平,智利主要出口産品銅同樣出現暴跌。更不用說要超英趕美的中國,中國的生產者物價指數急遽下滑,讓人擔憂這將使企業的獲利變得非常危險。企業少賺,員工會加薪嗎?
連香港都遭殃。像是香港旅遊業協會指出暑假期間,7 月的前兩周,訪港的中國團客較去年同期下降 40%,更讓香港旅館的平均房價已見連續第 9 個月下滑。
當下之計,只能呼籲中央銀行多讓匯率多貶一下,看看日本,光是日上半年的外國遊客人數比起去年同期增加了46%,達到914萬人,其中中國的遊客更高達217萬人,是去年同期的2.16倍,什麼叫做創造內需,別人來國內花錢就是創造內需,不要老是拿新台幣貶值只會為出口帶來短期效益,但可能也會帶來物價上漲等負作用,光是日本6月出口年增率9.5%,創5個月新高,其中對美國出口年增近18%,光這點就可以打爆一堆抱中國大腿的學者。 而且,貶值真的帶來通膨嗎?看看日本通膨率,安倍2012年底上任以來,美元兌日圓從80一路狂噴到124,但通膨率除了2014年因為消費稅調高而上揚外,這三年平均來看基本上還是維持在1%左右,為什麼?當然就是因為原物料崩盤,當大宗商品跌幅超越匯率貶值時,根本不會有進口物價上揚的問題,誰提早貶值誰就先搶到市場,日本黑田都會做,彭總裁,身為11A的你還在觀望什麼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