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海嘯,上證指數跌到2000點也不見官方出面...中國這回發了瘋的救市為哪樁?

台灣最大國際商品部落格主編,曾任經濟日報專欄作家;財訊雜誌、今周刊、天下雜誌、非凡周刊等媒體特邀財經作者。專長為全球人口結構分析與統計、各國總體經濟和趨勢分析、波浪技術分析、全球外匯系統、美股ETF商品操作。著有《看線圖輕鬆賺外匯》、《看線圖高效率賺外匯》、《自主投資之鑰》。
個人部落格:http://blog.moneydj.com/joe/

中國國務院總理李克強,早年曾說過,中國經濟的相關統計數據嚴重受到人為加工干預,從觀察經濟數據到實體經濟發展,會有一段頗大的落差,但如果用「全國用電量」、「鐵路貨運量」及「金融機構貸款量」來整體做觀察,這樣就能撇除一些雜訊干擾,美國花旗銀行利用這三項指標編製「李克強指數(Li keqiang Index)」,來觀測中國企業盈利情況,我提供中國「全國用電量」和「鐵路貨運量」來觀察,這兩項和中國製造業的密切度較高,從數據的趨勢來看,鐵路貨運量下降了,整體貨運量不再創高,用電量的同比成長逐漸下降,不難看出製造業降溫的現象。

中國近年來「積極」發展的第三產業,可以有效擴大內需,中國政府希望這是未來拉抬GDP的「經濟引擎」,不過2012年以來,這具引擎顯然不太有力,這也是為了中國官方拉抬中國股市的原因之一,因為股市成長確實可以帶來民間消費的遞增效應,2009~2010年,中國股市先成長,隨後中國社會消費品零售成長隨後就到,當股市成長力道不在,民間消費品成長力又降溫了,2014年下半年,中國官方又企圖複製相同手法,從降息、降準、凍結放空帳戶,到民眾養老金進場、社會保險基金進場、調降印花稅等政策宣布,成功把上證指數拉抬成長超過100%,不過在沒有實體經濟成長的支持下,民間消費品的成長力道顯然不如預期,而且2015年4月過後,中國股市受到政策干預而劇烈震盪,這種股市上漲極度不穩定的現象,對實質消費力的拉抬反而造成負面影響,沒有穩定的財富增加,群眾不會願意持續的放手消費,這也不是理想的擴大內需模式,反而是豪賭一把的作風。

中國的非製造業新訂單指數,從2009年超過55,到2015年初,回到50臨界點來回震盪,許多數據都顯示,中國民間消費的擴張力,並沒有因為官方政策加持而明顯提升,內需消費這具引擎顯然還得再進場維修。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