暴漲又暴跌!中國股市會不會變成全球投資人的「公墓」?

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例如,有許多分析師會按照美國的居民財富配置效應,說在美國有將近五成的家庭資產是配置在股市,但中國可能比例只有10%,所以從這邊來看,當中國房地產不行,實體經濟不行缺乏投資機會時,從過去的存款、房地產轉向了金融資產,未來只有金融資產能長期上漲,也就是從存款時代、地產時代切換到金融時代。

這樣的論述,看起來言之成理,按照這邏輯來推算,中國每年新創財富數兆人民幣就會投入股市,那這樣下來上證指數長線起碼會上萬點,甚至兩萬點也不為過。

但股民們是否有想過,如果這道理可以通,那麼全球國內儲蓄資產最高的日本,在利率這麼低、通膨這麼低、又競爭力這麼強的條件下,日經指數早就應該回到一九九零年代最高的3萬8千點,而不是今天還在兩萬點出頭,為什麼這些儲蓄不進入股市呢,難道日本股民不曉得安倍政府全力作多股市的決心嗎?

如果這道理真的通,那2007年當美國房地產泡沫後,美國股市若接棒而起,應該可以順勢拯救美國經濟,就像中國目前在前幾年房市泡沫後,官方作多股市,弄一個什麼「互聯網+」和「一帶一路」,就能讓指數衝到5千1百多點,為什麼這麼簡單的道理,美國人卻慘遭金融海嘯,難道歐巴馬和柏南克都想不到?

因為金融市場並不是一個完美市場,也就是當大家都認為有利可圖時,事實上就是所有人都押注同一邊,也就是缺乏相對交易對象,這就會變成一有意外發生,就像電影院失火一樣,奪門效應,大家搶著逃生最後卻因為互踩而死亡,財富憑空消失,再多民間儲蓄金額不僅不會趁勢流入,反而會更加保守不敢買,這就是為什麼底部屢創低量的理由。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