每年八百款新單車,從這裡誕生!專訪美利達獲利心臟:德國10人研發室

位於德國馬斯塔特的研發中心,是美利達研發大腦, 它也是美利達品牌大使,負責贊助國際自行車手與車隊。 這十人研發團隊與台灣跨海分工,讓美利達每年賺一個股本。
《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接棒式」指的是傳統品牌商與代工商的分工,因為品牌商有商業機密考量,從研發測試、代工廠詢價、零件研發、報價、來回修改等,期間長達半年,新款搶市的時間會比較緩慢。

至於「共同開發」模式,由於美利達同時身兼品牌與代工,有研發與製造能力,當德國的研發中心在進行第二階段風阻等項目測試時,台灣廠就介入討論,並開始製作模具,沒有商業機密期,部分流程的時間可重疊,是新款車可以提前生產,並且搶先三個月上市的秘密武器。

自行車也如同流行產品一樣,每年傳統在九月、十月會有新車上市潮,但各家廠商無不挖空心思,既不讓商業機密曝光,但又希望產品提早問世,「先搶先贏」。

當產品可提前上市,不僅可拉長產品銷售時間,還可以降低庫存,好比女裝,先上市的款式價格最好,銷售期也較長;晚推出的,價格低,庫存量增多的風險也高。

「接棒式」因有商業機密考量,通常代工廠第二季的訂單會很少,但「共同開發」,則可讓代工廠淡季不淡,四月可開始量產,五月新車問世。業績步調改變,吸引美林證券關注,五月初在歐洲地區舉行法人說明會中,大力推薦美利達是值得投資的股票。

「第一個上市的產品,只要是對的,市場就會跟隨,」成大工業設計系兼任專家胡佑宗說。二○一三年開始,美利達每股盈餘超過十元,並連續兩年出現如此佳績。「未來沒有特殊的因素,每年賺一個股本難度不大,」鄭文祥說。

因為德國研發中心與台灣代工廠充分配合,讓美利達成為「登山車之王」。挾著這樣的成績,兩年前積極切入過去著墨較少的公路車領域,除了推升業績之外,還想要複製在登山車的成功模式,在公路車領域也占有一席之地。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