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一早起床看到臉書一段影片,是一家醫院慶祝美國最年長的護理師,高齡已經90歲了卻還堅守在工作崗位,她擔任護理工作已將近70個年頭,這真的是相當了不起的成就!
要在一個工作做超過半個世紀以上,顯然要相當具有熱忱才行,但這樣就夠了嗎?恐怕工作環境也能給予足夠的支持,如工作福利完善,不會有過勞或職業倦怠的情況發生;例如社會對每個行業的專業給予尊重,不會動不動就被看不起或被認為就是因為沒辦法找其他的工作才只能待在這個行業;又例如職場人際關係和諧,上司願意支持部屬的發展,部屬也能認同上司所設定的發展目標,同事之間友愛互助多於爭權奪利。
同樣是護理工作,根據統計,台灣的護理人員年資平均只有七年多,而這其實也可以理解,如果護理人員自己生病了都還得打著點滴照顧病人,這種工作待遇恐怕已經到了不人道的地步了,再怎麼有愛心、熱忱,也很難繼續待下去。
只有護理師如此嗎?寫理財專欄以來,不管是網路上的來函或實際接觸到的朋友,大多數的人之所以想學理財或投資,其實大多不脫離希望可以財務自由,早日退休。可是,在我心目中的投資大師,無論是股神巴菲特,或是他的伙伴蒙格,縱使他們早已財務自由,甚至身為世界首富,他們卻沒有想過要退休,即使已經八、九十歲了,每天都還在繼續工作!甚至,你能感受到他們有多麼熱愛工作。
那麼,在台灣大多數把財務自由當夢想,把提早退休當目標的上班族,為什麼會這麼討厭工作呢?或許巴菲特之所以這麼熱愛工作,剛好就是因為投資是他最有熱忱的興趣,但是大多數上班族好不容易找到一份工作,而這份工作又剛好是自己有興趣的領域,機率實在太低了。換句話說,天天都做著自己沒興趣的工作,當然會希望早點解脫呀!
一份沒有熱忱的工作,其實就很難全心投入把事情做到極致,一天到晚只想混日子等待解脫的機會來臨,結果就是在職場的幾十年時間裡面,在能力上的成長極為有限,一來不容易獲得更好的收入,二來也無法把握更好的發展機會,終究成為一個容易被取代的人力,而不是被產業寄予厚望甚至是帶領產業前進的人才。工作,對上班族來說只是為了獲得生活費,而人力,對公司來說也只是讓該做的事情有人做,彼此的關係只能用「食之無味,棄之可惜」來形容了,而起薪越高的工作越是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