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當一家績效差的公司或政府倒閉,他原本所佔有的資源和資金,就會被新崛起公司或政府所取代。這些新領導者為了避免前車之鑑,就必須自我克制,不能抱著倒了也無所謂,反正有人會收爛攤子的心態,把道德風險轉移給國家。因為有這樣的自知,就會有意識避免一窩蜂重複投資,造成景氣擴大的假象,畢竟一代人的錯誤,不應該由三代人來扛,把問題持續往後丟,是世代不正義。
不過,在極權國家就是以太平盛世為領導人最高指導原則,太平就是不要出包,有包往後挪;盛世,就是擴大政治或經濟版圖,感覺創造新時代,但實際上,每次領導人交班都像是在踩地雷,前人留下的包解不掉,只好創造新話題來轉移。
君不見,中國2008~2009年炒房、2010~2011年開始炒大宗物資、2012年再來熱炒黃金和理財性商品,等到這些都不行,2014~2015年還可以再炒股市,靠資本市場來挽救經濟。從這角度看亞投行,或許台灣應該更冷靜以對。
作者簡介_約翰之聲

一位喜歡研究國際財經與公共政策的專業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