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經新聞天天有,政府常常放利多,約翰之聲為你解讀這些消息背後看不到的「真相」。
來源:woodleywonderworks@flickr, CC BY 2.0
圖片放大
最近看到一則新聞覺得令人莞爾,堪稱典型的「火上加油」。經濟轉骨…老蕭開藥方:全台推都更
更令人噴飯的是,這樣的提議居然還獲得某位院長級人士大力按讚。但從他們的背景來看,會有這樣的想法並不奇怪。
因為這兩位任官之初,正值台灣80年代經濟起飛,當時中產階級不斷誕生,房屋需求跟著人口和經濟同步成長,全台各地大量造鎮、新建案,也許五、六年級生還記得當時最夯的就是所謂的「工地秀」。
但這些需求是來自經濟起飛,也就是GDP組成項目中的民間消費和進出口帶動民間投資,政府以土地重劃來釋出土地滿足建案需求,也就是有錢的民眾驅動房市,而非房市驅動民間消費,因為後者的邏輯是靠壓榨目前消費力來創造短期榮景。
來看最近的例子便可知道。還記得中國的蒙古鬼城傳說嗎?
先前由於中產階級崛起與外國礦商派駐在此的專業人士增加,房市需求短缺,使得過去蒙古當地8年來公寓價格每年上漲近20%,每平方公尺售價已攀抵1,500美元。加上在政府補助房貸的推波助瀾下,今年施工中的公寓數量將達到3.5萬至4萬戶,遠高於先前的1萬至1.5萬戶。
但好運總有走完的一天。蒙古外國直接投資(FDI)去年大減近五成,一度火熱的商辦需求也大幅下滑,旅館開發商嗅到市場風向轉變,紛紛取消五星級飯店的建案。原本看好的國際機構也開始翻臉。
先前世界銀行曾警告蒙古房市泡沫化,近期信評機構穆迪也指出,當地銀行業貸款餘額去年劇增54%,其中大部分集中在營建業,由於信用風險升高,穆迪將可汗銀行等蒙古三大銀行展望降至負向。房市開發商警告,一年半內可能有多達三成的小型房地產商將宣告破產。
大家如果有印象,民國80年代前後總共發生兩次房地產危機,一次還捲入東南亞金融風暴,兩次的危機都是因為銀行對房市過度放款,最後呆債全民買單,使得2000年剛上任的民進黨新政府還得成立RTC(金融重建基金),前後共花了上兆元,才讓這些銀行終於擺脫不良資產。
當時也為了銀行業重建,才把銀行營業稅從5%降到2%,但這個歷史淵源早已不存在,卻等到近期財政部才宣布要修正,這幾十年減少的稅收,成就了台灣金融業在過去幾年整體獲利每年創新高,爽到大股東,艱苦了全民。
政府正是這些災害的幫兇,不斷在各地推出的重劃區,讓房地產開發商炒高房價,還加上優惠房貸不斷推出,美其名叫做幫助民眾購屋,但實際上就是在幫許多未經審慎評估的建案,找無知的最後一隻老鼠。在房市的大起大落中,全民納稅錢就是這樣從利率補助和紓困的項目中,週而復始不斷流向特定人士,這就是這批官員腦中的「拚經濟」。
美國在2008年金融海嘯後,深刻檢討當初補貼政策的錯誤,不僅對華爾街金融業開刀,限制經營項目,同時也對官方組織房利美等兩大機構大改革,甚至在近期將其收歸國有,導致股價重挫。
試問,如果全台推都更,那為什麼還需要做那麼多重劃區?根據估計,台灣所有待開發重劃區已經可以容納超過新增450萬人,但未來三十年實際現象是,台灣會減少超過一百萬人,竭國家之財,蓋無用之建設,執政者,你究竟想幹甚麼?
作者簡介_約翰之聲
一位喜歡研究國際財經與公共政策的專業投資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