愛買終身險、儲蓄險...幾十年過去了,台灣人買保險還是犯這3個大錯!

從愛與關懷的角度出發,重新審視保險,回歸到保障的本質,透過輕鬆的圖文來說明保險,使保險變得好Easy,讓大家能夠做保險的主人。

「保險e聊站」討論區:
http://forum.i835.com.tw

「保險好Easy」臉書專頁:
http://www.facebook.com/i835.com.tw

保險 理賠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TVBS近日報導,新北市林先生指控,妻子2年前替女兒投保20年儲蓄險,但去年妻子輕生,林先生打算中斷儲蓄險,但保險公司指妻子狀況不符保險豁免權,25萬保費只能退9萬。林先生手上拿著存款簿,氣憤控訴保險公司業務交接不清楚,現在出了狀況卻求助無門。)

來源:保險e聊站
圖片放大

許多人覺得保險很複雜,不清楚保險到底該怎麼買,小編在此提供幾個方向及原則,希望大家都能買到適合的保險。

重點1:先講究「保障」,再考慮「投資」

小君的姐姐罹癌住院,手上有一份儲蓄險,以及重疾險。申請理賠才發現,只有「重疾險」能提供保障,而年繳保費高出重疾險好幾倍的儲蓄險,卻在此刻派不上用場。

◎透過保險轉嫁風險

保險最大作用是轉嫁部分無法負擔的風險。如遇到殘廢、生病等狀況,斷了收入來源的同時,還必須支出大筆花費,這種時候就能以保險轉嫁部分風險。

以保障為主的保險,通常能以小錢轉嫁大風險,如小君姐姐的重疾險,其年繳保費才幾千元,就能為她提供百萬元的保障,這才是保險的最大作用!

◎ 具備「投資特性」的保單,保障通常不夠

許多人會投保具有「定期領回」、「生存金」這類特性的保險,以及具有投資特性的投資型保險,其原因不外乎是這些保險兼具「保障」及「投資」特性,但需注意,「保障」的額度是否足夠,倘若發生事故,是否足以抵擋風險呢?

如小君的姐姐,其癌症花費每個月快十萬,累積下來高達百萬,這些風險,若靠儲蓄險的「保障」部分,是很難抵擋的,一樣的保費在其他以保障為主的保險,能夠換取更高保障。因此,最好先確認保障足夠,再進一步投資才是比較適當的做法。

重點2:先保障「近期」,再設想「晚年」

阿花及阿珠兩人都有全殘的家人,阿花說,幸好先前有買保險,因此尚未造成經濟重擔,還在可負擔範圍內。但阿珠眉頭一皺,明明也有買保險,但保險金卻少得可以。

阿花及阿珠的家人,年紀都差不多,且所買的險種、年繳保費都差不多,為什麼會有如此明顯的落差呢?

原來阿珠家人買的是終身型,看中的是老年後保障;因此,相同的保費,相較於阿花家人所買的定期型,阿珠家人的保障明顯不足。

◎ 預算不足,先保「定期險」

定期險及終身險,其最大的差異是費率的不同

定期險保費,常見的是隨著年紀而增加(亦有長年期採平準費率;以及意外險費率常以職業類別區分);終身險每年的保費則是一樣,因為是將後期年老的高額保費,平均到前期較低的保費。

例如,健康險、壽險,以相似的保障來說,年輕時的定期險,保費通常會較終身險便宜,可先選擇保費較低廉的定期險,做足保障,若有多餘的資金可再考慮終身險或是其他理財規劃;倘若為了老年後的風險,付出高額成本購買終身險,反而擠壓現有保障,會有本末倒置的狀況發生。

這並非意指年老後的風險不重要,而是在取捨之下,應以近期的保障為優先考量,且風險不只有保險才能轉嫁,如購買定期省下來的保費,可做其他理財規劃;但若擔心年輕時無法好好理財,那要擔心的是,這種狀況同樣會發生在終身險身上,因為年輕時就被迫繳納高保費,很有可能一時繳不出保費,導致保單失效的窘境發生。

因此,資金有限的狀況下,應就近期風險優先考量,待資金充裕時,再考慮老年風險。

◎ 環境變化快 未來難預期

隨著時代的進步,依據現今環境推出的保險,要注意其保障內容在二十年後,是否還適用?以日新月異的醫療技術來說,許多手術改採門診處置,不用住院,又或者是醫療制度的改變,如DRGs制度實施,其住院天數下降等等,在這些變化之下,當時購買的終身型住院醫療險,保障範圍可能因此縮水。

保險公司亦有倒閉的風險,其倒閉後果,不論是被接管、或是調整保費、保額等等,對購買定期或是終身險的保戶都有一定的影響,但終身影響通常較大。

因此,購買終身險前,需考慮上述風險後,再做決定。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