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這告訴我們一件事情,讓資本做最有效率的運用,並不是讓資本留在那些已經擁有龐大資本的人或企業手上,而是要將資本提供給那些有機會快速成長的企業和人才,給他們機會去發展,讓新產業得以茁壯,讓新工作得以被創造。美國之所以經濟如此強大而且持續不墜,並不是因為他們有百年不倒的指標性大企業,而是他們的新創企業能夠獲得足夠的資金和人才。但是我們政府卻反而在政策上受制於大企業,也偏好在政策上補助大企業,新創公司則總是缺乏資源與協助。
想想看,你讓一個1千億規模的大企業成長10%,也不過就是1百億的增長。你讓1百個10億規模的新創公司成長100%,那是1千億的增長。而哪一個比較有可能?馬雲說:「我堅定的認為未來的企業,將會是越小越好,講究小、特色、附加價值,小而且美。」在中國,1千萬個小企業都增聘一個人,跟一個大企業增聘1千萬的人,哪個難度高呢?而說到人力資源的運用,大企業最大的問題,就在於容得下一堆混吃等死的人。在企業的層面是如此,在個人的層面其實也相同。
有錢人可以吃得起每碗一萬元的白飯,一般人則吃每碗十元的白飯,但都只是一碗白飯。所以高資產階級的高消費,創造的是交易規模,但是卻無法創造出製造與生產的規模,所以有錢人的消費,並沒有比一般人在經濟上創造出更高的效率,甚至反而造成資源利用的效率偏低。
試想,一般人可能只能買得起一間房子,有錢人可以買得起兩三間以上。假設有錢人在市中心買了一間房子,在郊區也買了一間房子,週一到週五住在市中心方便工作,週末就去郊區享受生活。然而,這代表有錢人只讓他自己的房地產發揮了50%的效用。所以真正有效率的做法,是讓有錢人根據收入的級距,繳納符合他們負擔能力的稅率,然後全民認真監督政府對這些稅金做最佳的運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