退休後,錢一定夠用到死的方法?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讓我們來比較一下,從30歲開始,每年存一萬,到65歲退休,以3%報酬率計算,可以存到60萬左右,但是如果以9%計算,可以存到216萬。前者會讓投資人把焦點擺在「複利」的效果,就算只有3%的報酬率,經過35年的時間,資產也比原先投入的成本還要高快要一倍。

但是後者卻只會讓投資人不斷的注意到216萬的終值。報酬率隨時都在改變,但是複利的效果卻始終如一,因此未來報酬率到底多少其實並不重要,也無法操之在己,投資人能做的就是盡可能的去利用複利的力量,例如提早投資、投資越久越好。

還有一種退休規畫,是很多人想做的:現在月薪三萬,希望退休後也一樣能夠有一筆退休金,讓自己每個月也能提領三萬出來,維持跟工作時一樣的生活。

這是最容易想像的,但卻是不確定性最高的。為什麼呢?

因為未來的報酬率不確定,所以你並不知道你現在到底每個月要存多少錢,經過數十年的複利成長,到退休之後才能有足夠每個月領三萬的資產。此外,通膨情況也不確定,平常可能物價年增率只有2%,但是遇到高度通膨的時候,可能會變成10%,這會直接衝擊到好不容易累積起來的資產購買力。

結語

退休規劃,並不一定要去算這些明知道跟未來實際的情況不相關,沒有參考價值的投資與報酬。就像是有不少人在做資產配置時,是根據自己投資屬性的積極或保守而分配不同比例的股票和債券;為了退休而儲蓄其實也可以依照這樣的作法,比較保守的人就多存一點,例如將自己的收入存下三成,比較積極的人就可以存少一點,只存下一成。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