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過去台股行情火熱時,證券營業員每天忙下單的情景已不復見
圖片放大
民國99年9月9日,生產太陽能轉換器的盈正,以每股185元的承銷價上櫃掛牌交易,一開盤就站上500元。幾天後,同月的16日創下歷史天價,來到每股565元。但是10月15日,卻是以腰斬的每股265元收盤;兩年後的現在,股價更是只剩不到一成,只有每股40元左右。公司發行股票,原本的用意應該是籌資,但是在盈正身上,卻只看到炒作和投機。
因為盈正上櫃後股價的暴漲、暴跌,以及各種交易異常,促使櫃買中心不得不加強市場的監控和管理,除了提出「盈正條款」,也主動對投信的交易進行查核,根據事證,先由金管會在100年3月對13家投信業者開罰。
投資決策毫無根據
經理人態度比散戶還不認真
我們以「金管證投罰字第1000008286號」對安泰投信的開罰事由為例,金管會主要是認為該公司「所引用之投資分析報告,未具體敘明估算營收、EPS及建議買進價格之計算依據、合理基礎及根據。」,因此處以24萬元罰鍰。其他的投信受罰事由也大同小異,只是情節輕重不同。
簡單來說,就是這些投信公司在投資決策上毫無根據,看到分析報告上的「明牌」就輕率跟進,不但態度上比散戶還不認真,更不知道專業能力在何處?
其實投信公司買股票也是一窩蜂。安泰投信在11月1日發表的聲明指出:「ING安泰投信並非唯一投資盈正豫順的公司。在2010年,許多本土及外資投信根據當時取得的市場資訊,而參與盈正豫順轉上櫃之公開發行;共有超過10 家本土及外資投信因此被金管會罰款與糾正,也包含ING安泰投信。」這真的讓人不禁要問:到底投信公司的投資決策有沒有專業研究、獨立思考?至少我看不出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