保險大漲價倒數十天 要不要搶先買?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長久以來,「保費先收到再說」的陋習,讓業務員賣保險時刻意簡化、淡化疑點,消費者花大錢買安全感,結果可能是一場空。
▲長久以來,「保費先收到再說」的陋習,讓業務員賣保險時刻意簡化、淡化疑點,消費者花大錢買安全感,結果可能是一場空。
圖片放大

Q:很多保險在七月一號都要大漲價了,應該要趕快搶買保險嗎?
A:這次的保費調整,調漲的保單大多是「儲蓄導向」以及「活越久領越多」的保險,例如儲蓄險、終身醫療險;而調降的保單則大多是「保障導向」的保險,例如定期壽險。因此如果對保險的需求以保障為主,其實等七月以後再買才是比較划算的選擇。

至於「儲蓄導向」,或活越久領越多的保險,是否就應該趁保費還沒調漲之前就趕快先買呢?也不見得!

例如儲蓄險,就應該先認清三件事情:

1、確定要在責任準備金(註)利率歷史最低、保費創下歷史新高的時候買儲蓄險嗎?民國90年初,責任準備金利率高達5.75%,如今卻只剩下不到2%;但保費則從每百萬年繳三萬多,調漲到每百萬年繳七萬多。

2、責任準備金的利率,並不是保單的投資報酬率。例如我在「如何讓手中的美元保本又增值?」一文中的例子,責任準備金利率3.75%的美元保單,實際上的年化報酬率其實只有1.35%。所以千萬別被責任準備金利率或預定利率誤導了,購買之前,一定要請服務人員計算年化報酬率,若是長期保單,可能每年都不同,更必須要仔細確認。如果服務人員不會算,請考慮更換足夠專業的服務人員。

3、認清儲蓄險的解約風險。定存解約,頂多就是利息打八折而已,本金不會有損失,儲蓄險可不一樣,尤其在一開始就解約,損失將會非常可觀。因此在購買儲蓄險之前,一定要確認已經瞭解所有可能的風險,若是外幣保單,則還多了匯率風險。

那麼,活越久領越多的保險,例如終身醫療險或終身癌症險,是否就應該趁漲價之前先買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