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周刊》創立於1987年,是全台灣最具影響力、發行量最大的財經雜誌。堅持先進的觀點、敏銳的新聞與中立的媒體角度,報導變化迅速的商業環境、成功人物的事蹟與世界的趨勢,提供讀者具深度與廣度的第一手消息。
「我可以讓你的錢變多」
用護校訓練,掌握客戶需求
她善用十年的護理訓練,把拜訪客戶當作公共衛生推廣,就像拜訪病人家庭時,向家屬做衛教一樣,宣導保險預防不測風雲的觀念。
學校教的馬斯洛人生五大需求與佛洛伊德的理論,被她一一用來理解客戶的需求。護校的溝通課程:教導與病人對話時不是給壓力說服,而是增進對病人的了解,也被她應用在與保戶的對話上。
沒錢,是保險業務員最常遇到的拒絕理由。從護士的訓練發想,梁金鳳早有一套應對方式。就像問病人哪裡不舒服一樣,「那你的錢放哪裡?你要先告訴我,我才能幫你解決問題,」梁金鳳會這樣對客戶說,藉由詢問,先確認客戶是不是真的沒錢。「你可以不必告訴我,但只要你告訴我,我可以讓你的錢變多!」當客戶說明財富處理方式,「所以,其實你有錢,只是虧掉不敢講。」在幾句問答內,梁金鳳成功獲知了對方的理財需求與風險承受度。
高資產人士特別精明,梁金鳳還記得,曾有會計師客戶一條條精算保費,「但我告訴他,你再怎麼算,也算不過風險。」早就透過閱讀將保險意義理解透徹的梁金鳳,深知保險不是算錢,是預防算不出的意外發生,精準點出邏輯問題,說服了很會算的客戶。
「那不是客戶需要的」
不靠人情、也不花時間盧
但,知道了客戶的資金配置後,她不是強推產品。她分析,業務員不能預設定見,要不斷詢問對方,亦步亦趨了解客戶的想法。沒需求的客戶,自己絕不會花時間「盧」,就像醫師不做無效醫療,瀟灑「放伊去」(台語:放他去)。沒把握時,她不會遞出保險計畫書,但只要遞出去,成交機率九成以上。也因此,她不像其他業務員那樣,在年度業績比賽結算前靠人情衝業績,縱使與冠軍擦身而過也不在意,「因為那不是客戶需要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