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遭環境都滿意,但住進去才發現...竟有惡鄰居!一個方法,買房後絕不後悔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房子 房屋 買房 購屋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有朋友於粉絲團留言問到:「我很認同自住購屋前,需要確實了解自身的需求,然而把這些需求寫下來不難,難的是要如何確定房屋及週邊環境符合需求?就算實地走訪,走馬看花的效果也很有限,要怎樣才能更確實的知道,這棟房子就是最適合我的房子?」

房屋的需求可概分為「房屋本體」與「周遭環境」兩大部分,如果是屬於採光、通風、隔間等房屋本體的規格,大概只能透過勤看屋來累積自己的經驗;在我買第一間房前,從中古屋看到預售屋、從公寓看到電梯大廈,前前後後超過100間以上,累積了很多「怎樣的房屋適合我」的關鍵知識,千萬別嫌這樣太麻煩,因為自住買房應該是一般人一生最大的消費,為了讓錢花在刀口上,貨比三家不吃虧是必要的努力。況且,我通常會在安排看屋時,順便看看附近有哪些景點或名店,看屋兼旅遊,一舉兩得。

至於周遭環境這部分,當然可以走馬看花的繞繞,但就如提問者所說,雖然可以概略了解附近有哪些採買機能、公車及捷運位置、學區好壞、有無嫌惡設施等,但鄰居是否好相處、有無特殊的噪音來源等更細緻的居住需求,真的不容易透過現地走訪來了解,如果真的很想完全掌握區塊的生活機能,之前演講時有聽眾分享一個我認為不錯的方法:「先在那個區塊租房子住看看。」

「如人飲水、冷暖自知」,實際居住過後,才能對區域環境有更清楚與深刻的掌握,有些看似美好的設施,遇到不對的時間或人,一樣是干擾居住品質的殺手。也唯有實際進駐,才能長期觀察如氣候、溫濕度等大環境;偶爾去淡水看夕陽的人,很難想像冬天細雨加東北季風有多可怕,我也是在淡水租屋後,才知道自己不能適應這樣的天氣。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