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災是考驗也是機會!想趁股災賺更多?專家建議:趁機學會2件事

商周財富網編輯室為讀者嚴選包括國際財經、全球股市、致富者成功心法以及與上班族生活理財的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2025年川普宣布對等關稅引發市場恐慌,若遇到股災,專家建議以「100法則」調整股債配置,提升資產防禦力,並透過定期投入大型市值型ETF如0050與SPY,穩健參與成長,並記得逢低加碼降低成本。投資成功的關鍵在資產配置與紀律執行,長期堅持才能穿越震盪,穩步累積財富。

2025年4月2日,美國總統川普(Donald Trump)宣布對等關稅,引發市場恐慌,全球股市紛紛以重跌回應,狀況之慘烈,讓人不禁回想起近30年發生的3次大規模股災,即2000年網路泡沫、2008年金融海嘯,以及2020年新冠疫情所導致的股市崩跌。可預見的未來,在政策變化加劇的環境中,大大小小的股災恐難以避免,投資人也將經常面臨資產縮水的壓力。

有經驗的專家建議,把股災視作資產體檢的機會,藉此學習「怎麼配置」與「怎麼堅持」,讓自己在下次碰到股市激烈震盪時,可以冷靜以對、從中獲利。

怎麼配置》
依據波動承受度,決定股債比率

專家表示,股災來了,發現資產波動大到自己受不了,就應該增加防禦型資產的配置比重。「年齡」可作為配置比例的參考,不妨援引「100法則」,用100減去年齡,得出應投入股市的比率,其餘資金則配置於防禦型資產。

舉例來說,一位40歲的投資人,建議配置60%的資產於股票,40%配置於債券、現金或其他波動相對較低的投資工具。這樣的配置能在市場上漲時參與成長空間,在下跌時則具備一定緩衝力,避免資產劇烈縮水導致恐慌賣出。

在選擇防禦型資產時,專家傾向以短期或中短期債券為主,期間約3年~10年為宜,因為相較於長期債券,中短債對利率的敏感度較低,能有效降低波動性。

怎麼堅持》
無畏短線震盪,逢低加碼市值型ETF

對於希望參與市場成長機會的投資人而言,最有效率的方式莫過於定期投入大型市值型ETF(指數股票型基金)。譬如涵蓋台灣前50大市值公司的「元大台灣50」(0050),以及追蹤標普500指數的「SPDR S&P 500 ETF」(SPY)。這類ETF涵蓋市場龍頭企業,自動替投資人執行「優勝劣汰」的調整機制,適合長期、持續性投入,若能趁股價下跌時逢低加碼,可降低持有成本。

要提醒的是,雖然個股投資具有較高報酬潛力,但風險也顯著較高,尤其對一般投資人而言,容易因資訊落後或非理性因素而做出錯誤判斷,所以即使想撿便宜,也應避免過度集中於單一個股,尤其是波動性大的中小型股(詳見表1)。

專家強調,投資成功的關鍵,不在於預測市場起伏的準確度,而在於資產配置與紀律執行。無論面對的是景氣循環、政策轉變或突發風險,能堅持適合自己的策略、有效控管波動,才能真正穿越牛熊,讓財富穩健成長。

延伸閱讀
外資看台股好便宜?台股長期被低估1~3成,這產業更明顯
存股試算》0050、0056、00878,50萬存3年誰報酬率最高?這檔在股災時還有5%報酬率
若能在股災時能大膽買進,現在早已財富自由?為什麼當下決斷往往最困難?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