創造退休後的現金流,你一定要知道的5種投資工具!

商周財富網編輯室為讀者嚴選包括國際財經、全球股市、致富者成功心法以及與上班族生活理財的內容。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摘要

台灣退休族多有房、有存款、有保險,但月收入普遍不足3萬元,現金流不足成為退休財務準備的關鍵。建議增加現金流可考慮配息型基金、收益型ETF、人生週期基金、年金保險及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等金融商品,以確保退休生活穩定無憂。

現年70歲的王女士已退休、無工作,離婚的她沒有小孩,目前住在名下一戶已還清貸款的老公寓裡。她的身體還算健康,年輕時也購買了醫療險、癌症險,銀行存款有數百萬元,每個月另可領到勞保老年年金及勞工退休金共3萬元出頭,支應她的日常開銷及2隻毛小孩的飼養費用,堪稱足夠。

王女士的財務狀況無虞,應該可以安心享受退休生活,但她卻常常感慨,有房、有存款、有保險雖然讓自己吃了定心丸,但房子要拿來住、存款要留著緊急時花用、保險最好永遠別用到,因此日常用度只能依靠政府退休金,免不了要省吃儉用,朋友邀約出國也不敢答應,感覺自己雖非下流老人,卻也稱不上「高級」。她很後悔沒能在退休前,多創造老後現金流,因此常以過來人的身分提醒後輩:現金流就像「活水」,量夠、且源源不絶,生活才不會發臭!

退休族月收不到3萬元,財務準備首重增加現金流

像王女士這樣有房、有存款、有保險,但苦無充沛現金流的個案,在台灣退休族中比比皆是。勞動部統計資料顯示,2023年台灣自有住宅的比率高達84.5%,個人儲蓄率為24.23%,等於每賺100元,就有24元被存入銀行,家庭平均儲蓄金額亦在2023年創下歷史新高,來到27萬5,000元,而國內人身保險的投保率在過去20年,年年走高,根據KPMG安侯建業聯合會計師事務所的年度報告,2023年台灣民眾每人平均擁有2.6張保單,這些數據在在顯示,台灣民眾在財務方面具備保障意識。

然而,中華經濟研究院2024年所做的最新退休現況調查,卻呈現了隱憂。受訪的已退休人士平均月收入不到3萬元,而依據個人開銷不同,每月剩餘的可支配金額落在1萬元至3萬元不等,受訪者多預期未來3年內月收入不會增加,將維持在3萬元以下的水準。在可複選的情況下,有高達48.5%的人擔心醫療費用造成財務負擔,有31.6%的人擔心通膨、負利率或投資風險讓退休金變薄,也有31.6%的人擔心財務負擔突然加重。

綜合以上所述的客觀數據,以及王女士的主觀感受,我們可以獲得一個結論:台灣民眾的退休財務準備,最需要加強的部分,是增加現金流。如何增加現金流?除了增加定存外,市面上有不少金融商品可供利用,主要可歸納為以下5類:

1.配息型基金

配息型基金包括「平衡型基金」及「債券型基金」,前者的配息來自股票、債券或其他固定收益資產,後者則來自債券投資,且由於債券擁有收益較穩定的特性,是配息型基金中的大宗。

2.收益型ETF

ETF譯為「指數股票型基金」,顧名思義,它也是基金的一種,但與共同基金不同的是,ETF被動追蹤特定指數,而非由基金經理人主動選擇買賣標的。收益型ETF包括追蹤債券指數的「債券型ETF」、連結固定收取水電、瓦斯或交通過路費等公用事業的「公用事業型ETF」,以及專納高殖利率股票的「高股息ETF」。

3.人生週期基金

人生週期基金分為「目標風險基金」和「目標日期基金」,前者依照成長、穩健、保守3種投資屬性,決定股票及債券的投資比重;後者則讓投資人依據自己的預計退休年份選擇屆時剛好到期的基金,在到期之前,此類基金會依據距離退休時間的長短,自動調整股債投資比重。

4.年金保險

年金保險是在被保險人生存期間或特定期間內,依照契約一次或分期給付一定金額,直到被保險人死亡為止,通常分為「傳統年金」、「利率變動型年金」及屬於投資型保單的「變額年金」3類。

5.不動產逆向抵押貸款

民眾較熟悉的說法是「以房養老」,亦即房屋所有權人(年齡限制最低為55歲)將持有的房屋設定抵押給銀行,銀行鑑價後,估算出一個放貸額度,會在設定的貸款年限內,每月撥款給借款人,作為養老金。

專家提醒,長壽是已開發國家的人民都需要正視的風險,民眾應積極了解退休理財相關商品,預先為自己建構無憂的老年生活。

延伸閱讀
退休族想要有1057萬退休金,卻只存到686萬...壯世代可加碼這類ETF,增加被動收入!
高股息ETF是什麼?高股息ETF有哪些?和市值型差在哪?優缺點、配息全剖析
不工作之後,錢從哪裡來?過來人分享:5種現金流最安全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