股市大漲代表經濟愈好?本益比真能洞悉企業的真實價值?3大迷思一次拆解

理財W實驗室/黃御維 Wilson

我是一名證券分析師,目前任職於證券業,個人投資經驗超過9年,接觸過各種金融商品與投資工具,也遇過市場的大小風浪,我創立「理財W實驗室」是希望傳達更多正確的投資觀念與想法給你,希望你能因為的文章或是簡單的一兩句話,減少許多在投資路程的冤枉路。

圖片來源:Adobe Firefly
圖片放大

前陣子在書中看到一則有趣的故事:

在華爾街,關於一位老交易員和一位年輕交易員在1962年古巴飛彈危機期間的對話。

老交易員說:「大家都說這可能會引發核戰。」

年輕交易員問:「那我們這時應該重壓債券,對吧?」

老交易員回答:「不,我們應該買股票。如果沒有戰爭,股市會上漲。如果真的爆發核戰,擁有什麼都無所謂。」

同一個事件,僅僅2個人就有截然不同的解讀方向與投資策略布局,當這個市場有超過好幾億人參與時,想必存在好幾億個解讀與看法,最後市場的走向就是精彩的多數決結果。

事件的發展多數時候不是非黑即白,而是存在灰色地帶,作為一個投資人面對最新事件與數據時,需要學習從不同的角度思考。

投資裡常見的3大迷思

在投資世界裡,數據多如牛毛,每天甚至每月都有好幾十萬、甚至百萬筆的經濟數據與股市資訊發佈,但這些數據到底有多大用處呢?讓我們從3個常見的投資迷思來探討一下。

迷思1》經濟強勁時,對股市是大利多?

大方向答案是「Yes」。

根據金融教科書的學術理論,一家公司的價值應該是其未來利潤的總和。經濟強勁時,企業利潤增加,理應有利於股價的發展。

實際上,長期來看,股市走勢也的確會跟隨企業利潤的發展趨勢。但股市沒有絕對現象,有時強勁的經濟反而會讓股價下跌,這在幾年前就發生過。

例如,經濟從2020年的疫情中逐漸復甦,就業改善、企業利潤上升,但這種經濟強勁帶來了工資上漲,加上其他因素,結果是通貨膨脹。聯準會(Fed)因此介入,升息以抑制通膨,即使成功抑制了通膨,但當時的7次升息也導致2022年股市下跌了18%。

因為經濟景氣好,所以導致通膨,但升息的動作,讓股市崩潰了,這就是經濟週期的特性。強勁的經濟和強勁的股市通常是相伴而行的;但在某個點上,過多的正面經濟數據反而會對股票不利,

就我而言,總經數據的趨勢做為參考就好,不會作為投資策略的決定因子,且兩者的趨勢關係存在顯著的時間差。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