什麼是「碳權」?哪些ETF納入ESG評分標準?綠色永續碳權概念股速覽!

一個提供讀者朋友分享投資理財心得的園地。

圖片來源:達志影像
圖片放大

全球沸騰的時代

科學家的最新研究顯示,今年7月全球經歷了持續的高溫,有可能成為有記錄以來最熱的月份。

聯合國的秘書長古特瑞斯警告說,我們已經進入「全球沸騰」的時代,這意味著什麼呢?根據聯合國世界氣象組織和歐洲氣候監測機構的數據,今年7月前3週的氣溫一直在創下新高,可能是自1940年代以來最熱的月份,全球平均溫度已經達到17至18度,這種極端氣候正在全球各地造成災害。例如: 希臘部分地區正在遭受野火的侵襲,氣溫白天超過40度,甚至不得不暫時關閉古蹟雅典衛城。

為延緩氣候變遷,全球趨勢為實現淨零碳排

行政院副院長鄭文燦表示,全球趨勢為實現淨零碳排,國內將於明年開始收取碳費。初始階段將針對碳排和用電大戶約500家企業,未來逐步擴大範圍。氣候變遷法的通過導致組織調整,成立環境部和氣候變遷署,兩者將討論碳管理措施,包括碳定價、碳盤查和自然碳匯。在碳權交易方面,金管會和國發會正設計碳權交易所,將優先考慮有需求的產業,協助這些產業購買碳權。

總統蔡英文日前宣布將成立「碳交易平台」,行政院長陳建仁也宣布「臺灣碳權交易所」確定在8月7日正式營運。

碳權交易與分配的機制

根據排放總量和減碳目標,每年分配碳排放的許可權,即所謂的「排碳的權利」。碳權的設計靈感源自碳定價概念,通過精確測量碳排放,使用限額和交易系統確定碳的價值。不同類型的溫室氣體排放都包括在碳權的範圍之內。

碳權的運作方式主要分為2種:

總量管制與交易:

政府會設定全國的碳排放上限,並依據不同產業分配碳排放額度。如果某企業的碳排放超過額度,該企業需要在碳交易市場購買額外的碳權,以彌補超過的排放。但如果企業成功地降低了碳排放,使排放量低於指定額度,剩餘的額度可以轉換成碳權,並在碳交易市場上售出,獲得收益。

自願性碳市場:

企業可以自願參與,以減少或抵消其碳足跡為目的。透過減少碳排放、使用再生能源、碳捕捉技術或者進行造林等專案,以確保他們的碳排放量減少。這些專案經過認證後,企業就可以獲得對應的碳權。減少碳排放的專案會被計算為負的碳排放量,即所謂的「減量額度」。

國外導入碳權交易後對特斯拉電動車的影響

特斯拉因生產電動車而取得碳權,從中獲得巨額利潤。美國政府自2015年歐巴馬政府時期開始,對汽車的油耗和排放標準(CAFE)實施罰則。去年,加州政府宣布從2035年開始禁售傳統汽油引擎車款。

根據加州政府的要求,銷售的汽車中一定比例必須是純電、PHEV(插電式油電混合車)或氫能源動力車款。超出目標比例的銷售將額外獲得積分,這些積分可以進行交易。

特斯拉因此擁有大量積分,用來交易出售。根據特斯拉的財報,2022年碳權收入達17億8,000萬美元(約合新台幣561億元),第4季的碳權收入更以47%的年增率持續增長,連續8個季度從碳權交易中獲得盈利。

「碳權」對我們的影響如何?

儘管「個人」目前無法直接買賣碳權,但實際上,碳權已被納入我們常接觸的金融商品中。

近年來,除了碳權,你可能也聽過ESG(環境、社會、公司治理)和碳中和等術語。雖然這些術語初聽起來不同,但實際上都關聯到保護地球永續。連電動車也是各國政府為減少碳排放所大力支持的產業。

隨著這些議題愈來愈受到關注,許多基金和交易型基金(ETF)也納入了相關的投資理念,像是富邦公司治理(00692)、國泰永續高股息(00878)、元大台灣ESG永續(00850)等。若企業未達到ESG評分標準,可能無法成為基金的成分股。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