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要長期投資,卻因股價不如預期變短期投機...人氣Podcast節目製作人教你這樣做,再也不會傻傻分不清!

蒐羅與財經、理財相關書籍內容介紹及書摘,協助讀者快速閱讀書籍精彩內容。

照片來源:出版社提供
圖片放大

種樹還是養雞

長期投資與短線投機,這兩者在實際交易面很難清楚分辨。有時設定好投資,卻因為價格拉抬速度太快而變成市場裡熱門投機標的;有時設定好要投機,最後卻因為價格不如預期而將它改為長期投資。

絕大多數人進來交易市場的目的都是為了賺錢,不過每個人獲利的目的都不太一樣,目的由大至小主要可以分為退休規畫、置產、結婚、育兒基金、買車、出國遊學、滿足欲望、加菜金等。我們可以先設定一個明確的目標,再從每一個目標進一步擬定策略與選擇使用的工具。

金融商品的獲利方式大致分為2種:價差與存錢,而股票、外匯、石油、黃金、小麥、權證、期貨、選擇權、債券到房地產、古董買賣等,多數都是為了從中賺取價差。但實際上,即使是同一項商品,也會因為投資人的目的和操作方式不同而有不同的概念,或是同時符合價差與存錢的功用。

以股票來說,短線投機人認為股票是做價差的工具,不能當作存錢的概念,因為股價的市值會波動,投資人的總淨值可能會減少。但以長期投資來說,就像父母幫小孩存的股票一樣,將持有週期拉長,享受複利帶來的效果,投資人的總淨值可能增加。因此這兩者最大的差別在於你的目的不同。

若以存股為目的,投資人會選擇長期持有好公司的股票,享受每年帶來的現金流,不過從72法則來看,假設持有殖利率8%的公司,需要9年才能翻1倍,若該股在短短1年之間就達到1倍的報酬,投資人可以在已達成目標的情況下選擇將資金轉換到其他長期標的上,賺取8年的時間差。

若以價差為目的,通常會買進市場上的強勢股,但遇到價格不如預期時,卻想說背後還有6%~8%的殖利率,因此要轉為長期持有,但這樣的做法就違背了期初設定的目標,甚至可能出現攤平加碼的狀況,最後在過度買進的情況下,會讓所有的資金卡住,當未來出現更好的投資機會也就無法做出調整,形成價差上的僵局。

當然除了股票之外,還有其他不少商品同時符合兩者概念,例如債券利息與房屋租金等,既能當作賺取價差的工具,也能當作存錢,這類型的商品能帶來持續的現金流,在遇到暫時性的資產淨值下跌時,也會留有一定程度的資金可以運用,但要記得總市值不變,最大的差別在於該商品帶來的附加價值。

總結以上觀念,投資人要在事前認定週期與目的,在價差的商品中用最少的時間換取最大的報酬,在存錢的過程中,則用時間換取整體淨值上漲更大的空間。在實際交易面,在壞行情時利用種樹的概念去找好股票,在好行情時利用集中資金的概念去養我們的雞,釐清這兩者的差異並確認自己的需求,就能用不同的心態面對市場的不同樣貌。

用有限資金盡情發揮

許多人會試圖區分投資、投機或賭博,以最籠統的說法應該是用風險大小及研究程度去判定,但在多年的實際交易經驗之後,我發現對於投資人來說是非常矛盾的,要怎麼分這3類根本不是重點,能不能用一套自己的邏輯去交易才是重要的。

我自己的做法是分成投資與投機兩個帳戶,讓數字幫我把混亂地帶拿掉,在市場沒交易的期間,我都會清空投機帳戶,最大的目的是為了重新檢視投資與投機帳戶的調配,以及思考下一個年度的研究與投資方向,以目前的比例會是70%的長期投資和30%的短線交易,比例的分配完全因人而異,每個人會因為年紀、環境、風險承受度、專業度而不同,前述只是我自己的最適比例,包含考量我的生活與交易情緒。

資金的調配與設定是要讓自己在「有限的資金內」去發揮,過去自己曾經跌入投資與投機的渾沌之中,最大的原因就是資金控管不良,許多原本要長期投資的個股愈做愈短,變成投機,而原本設定要短線投機的部位卻因為股價不如預期而套牢,變成超長期投資,這是一個實際交易者會遇到的狀況。但將帳戶完全分開後,會發現自己不再跌入這種錯誤之中。

最後,我們可以將投資帳戶當作一個存錢的過程,投機帳戶當作夢想的旅程,投資研究可以讓你在關鍵時刻找到最有信心的標的,投機經驗可以讓你在關鍵時刻決定投入的部位與工具。

人的一生中其實並不是每個人都需要投資的,假設投資的目的是為了取得「金錢」,進而獲得快樂,但如果你本身在別的領域已經有快速取得金錢的能力,那你應該要追求的是快樂,而不是更多的金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