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把自己顧好,不要拖累孩子…」退休禮儀師的生命體悟,讓他看透死生,活出第三人生…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把自己顧好,不要拖累孩子…」退休禮儀師的生命體悟,讓他看透死生,活出第三人生…

神清氣爽的彭大維老師坐定後,談及第3人生規畫有如展翅之雄鷹;他的三昧真火是對生之歡愉、死之豁達,以及活在當下的爽朗!同時,他是「畢業」的禮儀師,即將「執業」的《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老師,遊走各個領域之間游刃有餘,他怎麼辦到的?讓我們繼續看下去。(編按:本文撰於2019年7月13日)

50歲的年齡,正好準備後請啟程

「退休後要幹嘛?老實說,我本來沒想過這個問題,我可以一天過一天、沒有計畫的過。但生命要帶來什麼禮物,就看它傳遞給你的線索,你有沒有辨識出來。」彭大維侃侃而談他的生命轉捩點,是於2015年在日本的全家旅遊,正好50歲的他,在文具店裡看到一份大大的年曆,這份年曆很有企圖心,整整有50年(半生曆)。彭大維看著上頭的西元日期,思索著:我要怎麼填滿它?又什麼時候停止…。

「我的人生只有這樣嗎?」這句話像電流般竄流他的全身。不會吧?不是吧?不,不能這樣!

好好讀書、上好學校;好好競爭、上好公司;成家立業、買房買車…可是我是誰呢?滿足了他人與社會的期待,我自己的期待呢?像陀螺般忙碌不已的人生,總該有喘息的時間,可是如果不知道要往哪裡去,那麼去哪裡都無所謂了,如果能活到80歲、90歲、100歲,接下來的人生若是虛度,那與流亡有何兩樣?

「我過去是禮儀師,現在把腳步往前挪一點,在人生後半場,分享給大家『人生4課』、『52題』,推廣《病人自主權利法》,教大家如何獲得善終,自己想怎麼死,自己決定!」

「我決定和大家一起填滿接下來的半生曆,愈清楚自己要怎麼死,就能愈清楚自己要怎麼活。」事業和志業若能結合,實在是人生一大樂事,但若只能銀子賺飽,又跟退休前汲汲營營工作的生活有什麼不同?倒不如在有餘裕之時,充實自己的裡子,讓志業蓄勢待發,甚至去追逐夢想。

探索自己是一生的功課,有信心才敢往前走

「最好的時機是在退休以前,思考自己真正的興趣在哪裡。有哪些事是你願意花一輩子去做的?對你而言有沒有意義?好不好玩?我在50歲後致力推廣生命教育,因為那是我認為很重要、有啟發性的志業,加上我之前的工作經驗,我希望能讓更多人,退休族也好、年輕人更歡迎,清楚自己的人生想走到哪裡,接下來的日子想怎麼活。」聽起來怎麼像是生涯探索呢?

他解釋,生命的每一天都是寶貴的,可是要如何自覺地珍惜每一天,才是真正困難的;透過《病人自主權利法》的說明,我們會覺察生與死只是一線之隔。不想被插管、不想罹患重大疾病,那就轉化我們的思維和行動,去建立良好的生活習慣,像是規律的運動、健康的飲食、充足的睡眠等等。

彭大維說,人生後半場,若有4好:好身體、好興趣、好資產、好朋友,實在是人生至樂。老生常談沒人想聽?不會的,持續做,你就能影響更多人。

父母先把自己顧好,孩子才敢自由飛

有使命感在身,讓彭大維活力十足,但要怎麼勇敢下這個決定,離開薪資優渥的禮儀師工作,四處演講「生死」這門冷僻哲學呢?

「我想給50歲後、正在規畫退休生活的朋友們,首先要記得:沒有任何一個決定是容易的。不管你想四處遊山玩水,還是探索終生志業,你要先盤點現今的資源與資產。大家第1個會先想到「有沒有錢」,但不只是錢,還有身邊的人事物,你的專長能力等等,這些都是你的資源,還有家人的支持也很重要。」

「我一直很重視財務規畫,我的原則很簡單,就是『不拖累小孩』;而我的小孩成年後,也要成熟獨立,不能依靠家長。為什麼我一再地想要宣導生命教育呢?我們有能力的大人,可以的話,就是把自己活好,不要成為年輕人的負擔;我們的晚輩,才有勇氣敢去追逐自己的夢想。畢竟,每個人的生命都只有1次,當然要讓孩子們可以自在地飛。」父母對子女的以身作則,原來也是一輩子的事。

在訪談間,彭大維不只1次提到自己生長在幸運的世代,成功機會多、薪資條件也較好,「我們既然享了一些好處,回饋社會,理所當然。」彭大維謙卑地表示,世代共融就是傳遞友善和希望,「活得比較久的人,如果活得好一點,對年輕人也是提供正面的範例吧!」

10年禮儀師,不陷生死兩茫茫,靠近鬼門關的送行者,反而讓他更樂觀積極,如他所說:穿越死,更見生。「確定自己要什麼,就有足夠的力量前進!」最後以這句話獻給50+的你,也能給50-的你,隨時領悟,突破年齡的框架,『覺醒』永遠沒有時間的限制。」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年過50+的行動宣言:「把自己顧好,不要拖累孩子。」訪問生命老師彭大維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