通膨重擊退休信心,及早規劃避免雙缺

 通膨重擊退休信心,及早規劃避免雙缺
摘要

大通膨時代來臨,民眾退休生活的信心面臨嚴苛挑戰,想要退休「健康」、「快樂」都不缺,勢必要及早規劃,退休後餘命才可以用來享受人生,不會成為家人與社會的「負資產」。

由台灣人壽與政治大學聯合主辦、《商業周刊》協辦的2024「銀髮金融論壇」,今年以「銀經濟 智未來」為主題,除了探討大通膨時代下可能面臨的退休難題之外,也探索政府與產業可以如何攜手,發展規模破兆的「銀商機」。

行政院秘書長龔明鑫在致詞時指出,退休後生活要有品質,「健康的身體」、「衣食無缺的退休金」缺一不可,特別是臺灣即將在2025年進入超高齡社會,65歲以上長者人數突破450萬,且數字將持續增加,其中,需要長照的人數預估將在2026年突破百萬人,政府與人民都要做好準備。

台灣人壽總經理莊中慶進一步表示,人口老化是國安問題,台灣人壽連續六年與政治大學產學合作,調查國人對「退休」的認知與準備,政治大學校長李蔡彥指出,「健康」、「快樂」、「有錢」是樂活退休必備3條件,政大願意扮演智庫的角色,期待政府推出好政策。

台灣人壽舉辦2024「銀髮金融論壇」,莊中慶總經理致詞時呼籲退休應超前部署。/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存錢也要存健康,迎向不老人生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以「銀向健康老化,投資無齡未來」為題進行專題演講,他指出,65歲退休之後,男性有17年的平均餘命、女性更有22年的平均餘命,因此將「退休」與「老」劃上等號相當可惜;事實上,退休之後還是可以發揮人生的戰力,所以年輕時除了存錢也要存健康,讓社會只有健康的人、沒有老人。

陳時中建議,「健康人生」不只是口號,透過「遠離風險因子」、「提升體適能」、「吃得安全與健康」三招,投資自己的健康,退休時也不用幫自己準備那麼多的醫藥費,若能擁有「健康餘命」,不但自己受惠、也能幫助他人,將原本可能是社會的負債,轉化為社會的存款。

雖然每個人都知道退休要「存錢」、「存健康」,但遇到大通膨時代,累積退休資產的心態明顯遭受衝擊。政治大學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特聘教授黃泓智分享2024「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調查結果,發現三大退休觀察指標同步走衰,退休生活滿意指數、退休充裕指數同創五年新低僅63分,退休信心指數更只有56分不及格。

行政院政務委員陳時中專題演說,提醒年輕時除了存錢也要存健康,讓社會只有健康的人、沒有老人。/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5大原則,避免通膨吃掉退休金

黃泓智分析,國人退休信心下滑,除了通膨之外,勞保財務狀況、年輕世代可支配所得縮水,都是可能的肇因,連帶使國人平均38歲才開始準備退休金,比去年調查結果延後一年。黃泓智也提出「樂活處方箋」,第一點是要及早準備享受時間複利效果;其次是多元理財,資產組合不只準備退休金,也要準備醫療、長照的潛在支出;第三點是政府要強化退休準備,加強退休金教育,開放個人投資儲蓄帳戶(TISA)制度,讓未退族在社會保險(勞保)、職業退休金(勞退)之外,有時間準備自己的退休金。

曾任白宮經濟顧問委員會主席的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ugene Stiglitz,認為,退休議題當下面臨少子化、平均餘命增加、退休年限延後、薪資成長率追不上通膨等問題,他提出因應的五大原則,避免通膨吃掉退休金:一是多元化,分散投資、不要把雞蛋放在同一個籃子;二是不要自以為能戰勝市場,建議投資S&P 500指數相對安全;三是辨識風險並確保能對抗風險;四是避免過高的交易成本,長期累積都會是可觀支出;最後是風險會隨時間變化,投資組合也要隨時調整。

Joseph也引述前美國羅斯福總統「免於恐懼」的論點強調,免於恐懼才能在工作上發揮潛力、擁有更好的退休生活。

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Joseph Eugene Stiglitz視訊開講,示警面對通膨問題不可掉以輕心,提出因應退休五法則。/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有錢又健康,退休生活非垃圾時間

今年銀髮金融論壇邀集產官學研醫專家齊聚一堂,共同思考退休後「健康」、「財富」魚與熊掌可以兼得的解方,以及在銀髮經濟中扮演要角的「智慧醫療」最新發展趨勢。陽明交大校長林奇宏指出,高齡化已不可避免,但退休後的生活不應該是人生的「垃圾時間」,民眾對於健康的識能要有所提升,不要執著於「治癒疾病」,而是做到「好好控制」,避免併發症的發生,進而降低失能、失智風險,減輕社會負擔。

宏碁智醫董事長連加恩也說,人工智慧(AI)的發展除了讓醫院診療更有效率,也可讓民眾能自行透過APP掌握健康狀態,AI機器人還可經由雲端運算量身訂做運動處方箋,未來亦可結合保險商品,提供民眾更完整的保障。

中國信託銀行副總經理尹志龍提出退休規劃的「三三三概念」:首先,「長壽風險」、「市場風險」、「行為風險」並重,進而存好資本「保本」、持續退休生活金流的「老本」及維持身體健康的「病本」,最後建構「財富金三角:活、留、存」,在維持生活必要所需之餘,還可以將資產傳承給下一代,並設定理財目標,永續提升資金運用效率。

產學研醫專家齊聚2024「銀髮金融論壇」,圓桌對談激盪退休後「健康」、「財富」兼得解方,以及「智慧醫療」發展新趨勢。/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台灣人壽副總經理賴玉菁分析,保險商品具有多樣性,除了可以參與市場成長也兼具保障功能,多元幣別的選擇還能滿足不同族群的資產配置需求。尤其在大通膨時代,要選擇正確的理財商品,才能讓退休金足以對抗通膨,在退休時仍有足夠的購買力,「不為錢操心」才可以在退休後持續投入自己喜愛的工作與興趣,實現個人的意義。

在高齡化社會與通膨夾擊下,要設定退休理財的目標愈趨複雜,除了退休金之外,醫療長照的費用也得納入考量,如何及早、逐步建構好自身健康與財富安全網,將是邁入人生下半場時,每一步能否走得安穩的關鍵。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