實質總薪資七年來首見負成長,民眾為將來做準備的意識更為提升,退休理財「年輕化」!中國信託金融控股公司旗下子公司台灣人壽保險股份有限公司與國立政治大學商學院連續四年產學合作,發布2023「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發現台灣民眾開始退休準備平均年齡降至36.99歲,較去(2022)年提早2.16歲;持續追蹤三大退休指數,今年雖都維持在及格分之上,卻出現「雙降」隱憂,「退休信心指數」61.3分、「退休生活滿意指數」68分,與去年相比雙雙下跌,僅「退休充裕指數」69.7分較去年小幅成長,顯示民眾對退休生活充滿憂慮。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6月19日發布2023「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台灣人壽鄭泰克董事長(右三) 呼籲退休準備一定要「加倍」、「提早」。(圖片來源: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退休「實際面」與「理想面」有落差,備妥保本、保值與保障「三保」享富足第三人生
退休準備年齡較去年下探,有逾三成受訪者認為應該在20至29歲就開始著手準備退休理財,顯見在通膨高物價、勞保破產等壓力下,促使青世代三十未立就得思索退休規劃。
台灣人壽鄭泰克董事長表示,自己是退休後重返職場的代表,他認為退休的「實際面」與「理想面」有落差,各年齡層的需求也不同,因此退休規劃應要「加倍」投入、「提早」行動,最好要備妥保本、保值與保障「三保」,才能有富足的第三人生;而政治大學陳樹衡副校長也指出,台灣將步入超高齡社會,金融業扮演重要的角色,可發揮本業積極拓展銀髮金融學,開發更多創新金融商品為社會與民眾服務。
退休後「怕病又貧老」!「未退族」低估退休生活支出費用
除了退休準備有年輕化的趨勢,今年調查更發現民眾退休後最擔心身體不健康(46.7%),其次為通貨膨脹(25.6%)與退休金不夠(23.5%),顯見「健康」是退休最關心的議題。在退休準備充裕度方面,「已退族」與「未退族」認知有落差,27.3%已退族認為退休生活花費要4萬元以上才夠,但也有近三成未退族預估2萬元以下就夠用,顯示未退族低估退休生活支出費用,呼應了台灣人壽鄭泰克董事長認為退休實際面與理想面有距離,呼籲未退休者應該提早規劃退休理財投資、補足退休保障缺口。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2020年起共同建置全台第一個「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觀察指標」,連續四年產學合作,長期關心民眾退休議題。(圖片來源: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勞保警鐘響起,民眾對年金改革有感!「退休準備靠政府更要靠自己」意識深化
國內退休基金破產警鐘響起,退休準備「靠政府更要靠自己」的意識深化,黃泓智教授剖析,超高齡社會來臨,大眾關心的勞保,若依現況會在五年後破產,且缺口將達到2,360億元,從本次調查可以發現,民眾意識到勞保破產危機,但對政府年金改革缺乏信心,有75.7%的未退族認為政府每年撥補數百億元補勞保缺口無濟於事,黃泓智教授呼籲政府,除了第一層、第二層年金制度的改革,建議第三層可參考香港政府的IRA退休帳戶,提供稅務優惠,增加年金商品的選項,吸引民眾為退休金再加一層收入。
對於退休安居,調查則發現,有七成受訪者退休後願意住進養生村,45%的民眾願意月付4萬元以上入住,與去年相比均有所增加,代表大眾對健康養生宅接受度愈來愈高;但有逾七成民眾不瞭解政府長照2.0服務對象、項目和補助金,顯示政府宣傳要再多加把力。
中國信託銀行財富管理產品處謝宗權副總經理指出,民眾在退休金準備上存在「理財投資不堅持」、「覺得現在不需要」二大盲點,需要堅持下去、打造紀律,才能獲得投資效益。(圖片來源: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打破「不堅持」盲點!善用「保險」擘畫美好退休生活
中國信託銀行財富管理產品處謝宗權副總經理表示,民眾在「退休金準備」上通常存在二大盲點,第一個就是理財投資「不堅持」,其次是覺得「現在不需要」,但等到真正退休時,才發現「理想很夢幻、現實很骨感」,他建議一定要有紀律,如果覺得做不到就要交給專家,用對方法來打造紀律、避免不堅持或躁進。
台灣人壽通路一處郭肇佳副總經理則表示,保險具有社會性和慈善性、集體分擔風險的概念,他從保單規劃的角度,提醒身為家庭經濟支柱、責任重大時期要「瞻前」佈局消費型壽險,「顧後」儲備退休金和醫療保障,建議選擇利率變動型壽險,每年還有生存還本金保值又保本,醫療保障可加強實支實付規劃,避免突發風險拖累家人,讓退休生活更安心。
台灣人壽通路一處郭肇佳副總經理表示,「保險」是集體分擔風險的概念,具有社會性、慈善性的特性,規劃退休必須「瞻前顧後」。(圖片來源:台灣人壽提供)
圖片放大
台灣人壽與政大商學院2020年起共同建置全台第一個「台灣高齡社會退休生態指標」,調查由計畫主持人政大風險管理與保險學系黃泓智教授、協同主持人金融學系楊曉文教授、統計學系鄭宇庭教授及政大資料採礦研究中心執行,以全台25歲以上民眾為樣本,有效問卷1,202份,在95 %的信賴水準之下,抽樣誤差值為正負2.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