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產品五花八門,我適合哪一種?10種投資商品性質大分析,報酬最高的是「這個」

28歲飛官退役,29歲身價破千萬。認為一般人要致富只有三步驟:一、紀律儲蓄投資,二、提高收入,三、風險保障規劃。而創業家們要成功也是三步驟:一、找到對的夥伴,二、接受失敗並改進,三、謹記B-I三角形。
投資產品五花八門,我適合哪一種?10種投資商品性質大分析,報酬最高的是「這個」

一個財經界古老而常見的問題:
今天要入住山頂的高級別墅一年,有不舒適、沒景觀又普通的一樓;有景觀、舒適、地震很晃的二樓;無敵美景、超豪華,很難逃生的三樓,你選哪一樓?

很多人辛苦工作賺錢,卻往往敗在投資失利,小則虧損消耗數年累積、大則傾家蕩產、破產亡命。擔任特許財務規劃師這些年,跟筆者諮詢、討論投資的客戶超過數百位,很多人的投資屬性,往往都跟自己想的不同。

有聽爸媽的話,只存定存跟儲蓄險,結果自己私下在學當沖;有說了一口好投資與觀念,結果唯一投資工具是銀行活儲;有人努力學習如何存股,結果選股卻把K線跟籌碼混在一起;有人想要安穩退休,卻在理專或業務建議下買了滿手垃圾債券基金; 還有群人完全不屑常規投資,只想零頭款買房、暴賺傳直銷、資金盤或各種暴利代操;當然最多的朋友還是「理專或業務員推薦什麼,我就買什麼」。

筆者並非博大精深或是絕對權威,但依個人角度區分了幾種投資類型,或許看完這篇能夠多幫助自己了解自己。

1.銀行活儲
說是投資,更像只是放在桌上的鈔票。隨時可以取用,很難達成真正累積。除非真的是天生節儉神力,不然在這個時代…困難唷!

2.銀行定存(年息約1.01%~3%)
無論整存整付或是零存整付,都是定存單,台幣或外幣都算。蠻多人將定存單當作短期資金停泊,例如獲得一筆資產,或每月想存一些錢,又不希望失去靈活性,就選定存。不過筆者也看過滿手定存單的,其實累積效果算蠻驚人的,但效果就類似把錢從桌子上移到衣櫃裡。

3.儲蓄保單(年息約1.75%~3.83%)
這個真的是滿坑滿谷,躉單、2年、3年、4年、6年、20年…在資產上,儲蓄保單比較類似強迫儲蓄,未到期停扣或是解約,都會產生虧損。所以很多朋友會嘗試咬緊牙關撐到存滿,有些網友或是部落客很愛精算IRR。這邊筆者可以直接告訴各位:「儲蓄保單除了外商公司商品,大部分短年期都輸定存。」但要記得儲蓄險有3個優勢

強迫儲蓄,因為不想虧損反而意外存到第一桶金。要相信人類沒錢時的毅力。
放長配置,若能存滿就算降到預定利率,還是能打敗定存。而且使用較定存不易,往往是現金跟定存花完的選擇。
若買12年期以上的儲蓄險,在第1天就享有壽險保障!例如希望12年後有144萬,所以月存1萬,假設第1年才存12萬就不幸過世,家人可以直接獲得144萬,繼承你沒實現的11年。這絕對是其他投資工具不具備的屬性。

4.保守型基金(長年報酬約4%)
通常指非股票、非能源、非高收(垃圾)債型,特點是配息不高、穩定 (大約3%左右)、標準差(波動)也低於4。這類穩健投資配置,其實反而少見,因為理專或是業務都會看公司政策推商品,目前主流是高收(垃圾)債,或股票型基金。而且坦白說,4%這個不上不下的利率也令投資人覺得自己有變成曹操的感覺(如食雞肋)。 在多頭市場(例如現在),債市會一直被壓著打。真正體現債券能財富保全,要在全球熊市時才能展現差異,所以保守型基金一直是高資產客戶的必要配置。但對於小資族來說,如果自己的財務目標比較大就要勇於嘗試更高波動或收益的配置。

5.存股票(長年報酬約7%)
存股票是筆者踏入投資界的第一步,也是覺得相對容易輕鬆的方式。因為重點集中在選股票前的謹慎與做功課,主要就是看該公司的財報、體質、基本面與董事會狀況等等。更好的方式就是看現實中該企業的表現。而筆者還是要叮嚀:避開所有科技電子類股、以及金融股;也完全不要看K線、籌碼、更不要被那些市場的胡言亂語嚇到賣出。只要買入股票後,記得把股利重複投入才是真正達成累積複利效果(如果是已屆退休,那就把股利當生活金吧)。

存股票簡單,也同時可以考驗自己面對價值股下跌時,內心的反應與素質,見證自己的風險承擔力。

 6.配息基金、積極型基金(虧損~12%)
首先是常見的月配息基金、積極型基金。很多理專或業務推薦配息基金當退休規劃,但打開基金說明書,都是RR4以上呢!所以享有高利息的同時也意味著本金會浮動喔!在把畢生積蓄換成配息基金前記得思考:
─本金還會不會贖回?
─本金還有要留給家人嗎?
─資金是否是借貸投資的?

若上面三者有任一答案是肯定的,建議不要重壓在此。留下部分現金或是其他資產以防配息基金有三長兩短時還可以應付突發狀況,因為基金內扣費用很高、市場績效與操盤手績效不會是對等的。

7.波段股票、基金 (虧損~20%)
短則當沖、長則數週到數月,藉由技術線圖判斷進場與出場。最基本功就是:
不要逆勢操作(三條MA都往上,你還做空,就是自殺)。
不要攤平(會攤平就代表做反,應該要停損或反向建倉,絕不是攤平啊)。筆者就有朋友攤平從200萬加到800萬,然後公司就下市了…。
參考市場與消息之餘還是要以技術面自己分析!

最正確的股市提款模式是「小賺小賠、大賺不大賠」,把年期拉長、嚴守紀律,資產累積速度會很可觀。

8.房地產(虧損~?%)
大家都喜歡的房地產、鬼島的必勝致富寶典在筆者眼中風險屬性竟然高於股票?主要是房地產主要獲利是:買低賣高、收租金。

關於買低賣高,在時價登錄越來越成熟下,想找到盤子賣他很貴已經非常困難。加上房地合一稅,買賣成本變高,短期套利空間越來越小,稍有不慎還可能虧損出場。

而收租金嘛…台灣本身租金報酬率就不高(1.2%~6%)貸款成數高的狀況下,要打平相對困難,而且投資客都用寬限期,假設遇到凶宅、毀損或是市場崩盤,落到賤價、銀拍、法拍時,虧損會非常非常可怕喔!

當然房市基本面還是看人口紅利和政府政策,這兩者是多還是空,淺顯易懂。總之,若是低價或是繼承的房產,可以安穩收租或轉售。但這個時期想投資房產賺錢恐怕不是最好的選擇(自住歡迎唷)。

9.期貨、權證、外匯保證金 (虧損~?%)
任何具備槓桿效果的金融商品在自己操作下,需要相當高的專注力與時間,絕對不要過度依賴所謂的操盤手或EA(很多方式可以戳破真假,有機會再寫)。雖然很多廣告說以小博大、本金很小,但真正有做過的朋友就知道一切都是業障啊!本金小代表一下就玩完了。若反覆進進出出,年底拉開對帳單,小賺小賠的結果就是賠了手續費呢(這邊手續費不是ATM那種5元、15元)! 以筆者之前倉位1500萬元來看,單月手續費大概就100萬元,所以紀律要更勝波段操作、要沉住氣。筆者唯一能給的客觀建議就是:「獲利後要贖回配置到穩健資產中,當銀彈。」因為市場變化永遠不是散戶能對抗的,槓桿商品往往一大賠就是吃光多年利潤…

10.各類虛擬貨幣、其他特殊的投資(虧損?)
ICO、IEO、只漲不跌、未來趨勢、被動收入、財富翻倍…筆者已經懶得吐槽了,反正遇到就是:
─不要借錢或砸老本投資
─完全不要碰

既然這些項目這麼厲害,未來隨時隨地可以再找到一堆一樣的玩意,每個都可以讓你財富翻十倍翻百倍,何必要一把Show Hand呢?不然這麼好賺,請介紹人借你錢投資吧?他應該早就財富自由了吧。

稀哩呼嚕寫了兩週讓人呼呼大睡的文章,只期望有緣人看完能有所收穫是想法。記住:「風險跟獲利應該是永遠平行、高獲利絕對高風險」。若有人告訴你是高獲利、低風險,那99%不是詐騙,就會出軌。配置資產務必謹守原則,年紀越輕、風險承擔越高,;接近退休,就要提高穩健配置,因為在真正的投資市場上,時間才是一切。

本文獲「快樂der乃皇包」授權轉載,原文:到底自己適合什麼投資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