想變有錢,先把偶像劇癮戒掉吧!真正的富人生活超簡樸,可能是公園慢跑的路人

Mr.Market市場先生,出自於班傑明‧葛拉罕的著作 《 The intelligent investor 》 (中譯 : 智慧型股票投資人)書中提到的一個虛構人物。
他是葛拉罕最喜歡的一則虛構人物,每天都會造訪投資人,提出買賣股票不同的價格。Mr. Market給的報價大多時候都很合理,但偶而也會非常的瘋狂,投資人可以自由地決定是否買賣或者完全忽略他給的報價,即使拒絕,Mr. Market也並不介意,明天他仍然會再次登門造訪,再次提出不同的價格。
葛拉罕的這則寓言提醒投資人,不該把Mr.Market在市場中隨興的報價當作股票真實價值。然而當這位市場先生犯傻的時候,投資人要勇於從中獲利。投資人若不想參與其中,則應該緊閉大門,別受市場先生的報價干擾,只需領取股利和受益於企業成長即可。
部落格:http://www.rich01.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Mr.Market.tw
想變有錢,先把偶像劇癮戒掉吧!真正的富人生活超簡樸,可能是公園慢跑的路人

今天市場先生要分享一本很有趣的書《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這本書我會列入學習投資理財的必讀書單之一,我認為它傳達的觀念與資訊,重要性不亞於另一本書名很類似的《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

這本書最早是第一版是在1996年就出版,原英文書名是《The Millionaire Next Door鄰家的百萬富翁》,是一本非常經典的財商書,在看許多投資理財書籍時常常會看到這本書的內容被引用。不過因為距今已經23年,書中的許多統計金額數字要做通貨膨脹調整會比較有參考價值,(期間美國物價大概上漲80%、房價上漲150%左右)。

先簡單用一句話談這本書:
這是一本透過真實的訪談,讓你了解大多數有錢人的真實生活與想法的統計研究報告。

作者實地訪談500位資產淨值百萬美金以上的富人,以及對11000多位高資產淨值或高收入的富人做問卷調查,真實的紀錄下他們對生活以及財務的規劃,以及對各種事情的看法,從中會發現到其實有錢人的想法和做法,很可能真的和你認知的完全不一樣。

市場先生自己看完這本書有一個很重要的心得:「不要看太多偶像劇,否則你很難變有錢。」原因你繼續往下看就知道。

以下摘要出我印象最深刻的幾個重點:

1. 該怎麼定義真有錢和假有錢?
這本書是一個調查研究,作者想要了解大多數有錢人是否有共通之處,因此第一步要先定義出什麼是富有。

富有並不等於高收入

否則有些NBA職業運動選手或明星就不會陷入財務危機,他們收入雖然高,但實際上理財做得並不怎麼樣。

衡量一個人的財務狀況好壞,要考慮3個因素:
1. 年收入
2. 目前累積的淨資產
3. 年齡

怎樣才算理財做得好?作者給出了一個明確的計算指標:
(年齡 x 年收入 /10) – (財產繼承) = (應有的資產淨值)

超優理財族:實際資產淨值 > 應有資產淨值2倍
超遜理財族:實際資產淨值 < 應有資產淨值1/2
一般人:介於中間

例如:
你目前61歲,年收入235000美金,假設沒有財產繼承,你合理的淨資產應該是61 x 235000 / 10 = 應有的資產淨值是143.35萬美元

如果你的實際淨資產大於143.35萬美元的2倍,也就是實際資產大於286.7萬,代表你的理財很成功,書中稱為超優理財族。

如果實際淨資產小於143.35萬的1/2,也就是小於72萬美元的話,代表理財非常失敗,書中稱為超遜理財族。

有錢人門檻並不是太高,作者認定的有錢人,指的並不是土豪。

你不必是上市公司的董事或總經理才能達到作者定義的超優理財族,舉例一位60歲老師如果平均年收入100萬,那計算過後他累積資產只要有1200萬,就可以歸屬到超優理財族。

台灣人雖然收入比較低,但消費儲蓄觀念普遍都比美國人好,要累積到這個資產並不是太難,當然也並不容易,如果真的能達到,那財務上通常表現得還不錯。

許多人也許坐擁高收入,但資產卻沒有累積(高收入/低淨值族群)
許多高收入族群,很可能月入超過30萬,擁有跑車、穿高檔西裝、帶名錶,擁有漂亮的房子,但如果問及他們淨資產,很可能甚至不到500萬,而大多數的收入都拿來支付貸款以及生活消費。

有趣的是,作者的衡量方式扣除掉了「財產繼承」原因是因為財產繼承無法衡量一個人的財務能力,如果不知道這個人財務能力好壞,從他身上得到的資訊就沒有參考價值。

書中統計,僅19%的有錢人曾經收到從遺產或信託基金來的收入,這代表想踏入有錢人的門檻,並不一定需要祖上積德也能辦到。

2. 有錢人不是穿西裝開名車的霸道總裁
你家隔壁穿運動衫牛仔褲在公園散步的鄰居阿伯,屬於有錢人的機率比較大。

這本書的作者是透過面對面訪談來收集資料,他們記錄在見到這些「有錢人」以及訪問過後,和原先印象的不同,他們開著普通的車子,穿著老舊的西裝大衣,沒有精品的手錶和鞋子,對高檔酒沒興趣只喜歡超商買的到啤酒和威士忌,書中提供了許多關於富人有趣的統計數據,市場先生整理如下:(單位都是美金)

即使不經過通膨調整,也可以看出並不是所有富人都會大手大腳的花錢。

有錢人通常非常清楚自己的財務狀況,到底有多清楚?
1. 100%的富人會做財務預算規劃。
2. 有66%的富人知道自己一年在食物、衣服、居住上花多少錢,但高收入/低淨值族群中,只有33%的人知道自己的開銷。
3. 所有調查對象中有64%的人有一組明確的日/周/月/年/終身目標,而沒有目標的人通常是因為已經退休或達成目標。
4. 所有調查對象中有65%的人花很多時間規劃財務,而沒有花時間的人,大多數是高收入/低淨值或是靠繼承得到財富,或是高淨值的長者或已退休人士。
5. 只有23%的富人買當年最新的車款,50%的富人最近買過的一輛車平均是2.48萬美金(大概75萬台幣),50%的富人人生中買過最貴的車平均是2.9萬美金(大概87萬台幣)。就算車價經過通膨調整成2倍,依然不算太貴。

而最受歡迎的車款分別是福特Ford(9.4%)、凱迪拉克Cadillac(8.8%)、林肯Lincoln(7.8%),台灣車的進口稅很高也是個很大的差別,但從這裡可以知道一般有錢人在車子上並不是越貴越好。

「你是否留意過,那些每天慢跑的人,他們是那種看起來就不需要慢跑的人?但這就是他們維持良好體格的原因。有錢人得持續努力,才能維持財務上良好的狀態。而財務上狀態不好的人,對他們的狀態並沒有做太多努力。」 – 《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富人有許多資產是「未實現收入」
高收入/低淨值的人則是為收入繳納大量的稅

這也是一個很有趣且重要的觀察,富人因為控制了自己的消費習慣,實際上他的許多收入是潛藏在資產的增值中,比方說股票、房地產的增值當中,這些增值到賣出之前都不用繳稅,稅務的往後遞延,可以讓資產在更長的時間內累積價值與複利。

而高收入/低淨值的族群則是因為平常有許多消費,所以他們的收入都必須實現變現,才能轉做消費,而這個變現的過程,一定會被國稅局盯上,要繳許多的稅金。

其實在投資上有許多人過度追求高現金殖利率,也是類似的問題,因為現金殖利率看似創造了現金流入,但是也等於是付出了很多額外的摩擦成本。
可閱讀:為什麼40歲前,不該追求穩定配息和高殖利率的投資?

3. 富人花多少時間在投資理財上?
超優理財族一年花在投資理財的時間,是超遜理財族的2倍
超優理財族:平均一年花100.8小時在投資理財上
超遜理財族:平均一年花55.2小時在投資理財上

值得留意的是,所有被調查的對象不是高收入就是高淨值,而這裡統計的兩組族群,年收入平均大概都在5萬美金,年紀平均也在55歲左右,但超優理財族平均淨值高達63萬美元,超遜理財族平均淨值只有10萬美元。(通膨調整大概乘以2會比較符合今天的狀況)

財務狀況好的人,會願意投入大量的時間在投資理財上,但財務狀況差的人,會說自己工作很忙沒時間理財。

超優理財族除了願意花時間理財,大多也是自雇人士
這也是一個有趣的觀察,作者發現超優理財族除了願意多花時間在投資理財上,他們有59.1%是自雇工作者(self employed),就是小老闆或專業人士,反之在超遜理財族中,只有24.7%是自雇工作者。

自雇者不代表他們比較閒,他們每天仍是工作10~14小時,但這些人無法倚賴雇主,而是得靠自己達成經濟獨立,因此可以說財務規劃也是他們為自己工作的一部分,反之受雇者則是把精力大多花在工作上。

至於有錢人是否都做某一類的生意?研究統計並沒有哪一類特別集中,換句話說許多行業都有機會成功。

風險是什麼?風險就是你只有一種收入來源。如果你受雇於人,你就只有一種收入來源。而你的雇主創業家呢?他有成百上千個客戶,換句話說他有成百上千個收入來源。─《原來有錢人都這麼做》

投資標的和方法選擇不同
超優理財族:大多投資在會增值,但不會產生已實現收入的地方
例如:私有/封閉型事業、商用房地產、公開交易股權、退休計畫401K等稅務可以遞延的項目。
超遜理財族:大多拿來買車或其他容易折舊的資產,因為沒時間,僅選擇簡單的投資
例如:定期存款、貨幣市場基金、短期國庫券。

多數富人不會盯盤,而是長期投資
有95%的統計對象都有投資股票,統計顯示有90%的富人平均持股一年以上,而有32%富人是股票都至少持有6年以上。會頻繁每周或每月交易的人不到9%。

快速總結:為什麼看太多的偶像劇會影響你的財務?
問自己一個問題:你心目中的有錢人是什麼形象?這問題非常重要,因為那代表你對財務的價值觀。
之前分享過一篇文章:學習投資理財,你應該從假裝自己是有錢人開始
也是讓你從假裝自己有錢開始,才能在投資時讓自己有機會去做更正確的決定。

但大多數人對有錢人的形象,都是來自偶像劇或宮廷劇,這樣的形象其實非常的不真實,甚至會對你有害。

市場先生看完這本書之後,最大的想法就是:「偶像劇害人不淺…(笑)。」現在許多偶像劇或宮廷劇會熱門,其中一個原因是來自人們對貴族階層的嚮往好奇心,內容常常有開著名車的富二代男角與貴婦、描繪富裕家庭的奢華與浪費。

但這都不是真的,這些劇情角色設定讓大家誤解了有錢以後的生活模式,在現實中,如果你在收入增加以後照著偶像劇中的舒適生活的標準,絕大多數人都會很難累積自己的淨資產,成為書中所謂高收入/低淨值的族群,更多真正的富人則是很清楚自己想要什麼,而不是追求世俗眼光中的富裕。

這本書的作者還有著作另一本書有中譯本,叫做《為什麼他們擁有億萬財富,而你卻沒有?》

看完這本書以後,也推薦另一本必看書《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我有整理2篇讀書重點筆記,接下來可閱讀:
1.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窮人用時間換薪水,有錢人用成果換財富?
2. 有錢人想的和你不一樣》你的財富大小,就等於你的舒適圈大小

本文獲「Mr. Market市場先生」授權轉載,原文:鄰家的百萬富翁讀後心得》不要看太多偶像劇,否則你很難變有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