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在 LinkedIn 上對《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Capitalism without Capital)一書的書評中,微軟創辦人比爾蓋茲(Bill Gates)發表了他對於無形產品與實體產品的看法。隨著全球越來越多產品是以「無形」呈現,蓋茲認為這些產品已不全然適用於過去的基本經濟理論,立法機構或許該開始思考要如何做出調整,以適應供需規則的變化。
過去曾經接觸過經濟學的人,想必都看過標準的供給和需求曲線圖,在這張圖表中,我們可以做出兩個假設;其一,隨著產品需求增加、供應增加,價格就會下降,其二,隨著供應量增加,總生產成本增加。
▲ 標準的供給與需求模型。(Source:SilverStar at English Wikipedia [GFDL, CC-BY-SA-3.0 or CC BY 2.5 ], via Wikimedia Commons)
對於 20 世紀多數時間主導世界經濟的事物來說,這兩點都算是適用的,也因此這個圖片可以用來解釋全球經濟的運作方式,但「軟體」並不是以相同的方式運作,蓋茲以微軟為例,第一個全新的產品確實得花費相當多的資金來進行開發,但一旦開發完成,往後的每個相同的產品幾乎都可以免費生產。
與過去為經濟提供動力的商品不同,軟體是一種無形資產,而同樣的那些與我們生活周遭息息相關的事物:數據、保險、電子書甚至是電影,都是以類似的方式在進行工作。「世界經濟中不符合舊模式的部分持續擴大,而這些變化對於稅法制度、經濟政策甚至到哪些城市崛起、哪些城市沒落都有重大影響,但整體來說,治理經濟的規則卻沒有跟上。」
對於投資者來說,這些無法碰觸到的產品在競爭、風險、甚至是該如何看待公司價值上都是不同的,在《沒有資本的資本主義》一書中,作者 Jonathan Haskel 和 Stian Westlake 便解釋了無形資產的數個特色:沉沒成本(Sunk Cost)、經常會產生溢出效應、比實體資產更具可擴展性、更可能和其他無形資產產生有價值的協同效應,這些特徵並沒有什麼是一定好或壞的,但就是和實體商品的運作方式不盡相同。
無形資產無疑已是全球經濟中最受關注的趨勢之一,然而多數國家對應改變做出的速度仍十分緩慢,以美國來說,雖然自 1994 年起對經濟做出貢獻的「無形產品」數量便持續增加,但這些應該居功的軟體產業卻是直到 1999 年才被納入 GDP 進行計算,同樣的即使是現在,GDP 也不計入市場調查、品牌、培訓方面的投資──而這些無形資產,往往是許多企業願意花費了巨額資金投入發展的。
蓋茲認為,立法機構必須調整他們的經濟政策制定方向,來反應這些新的現實。「許多國家用來衡量無形資產的工具仍落後於時代,這也導致他們對經濟的看法不完整。」
蓋茲指出,在 1986 年準備將微軟公開上市時,他覺得自己正在向人們解釋一些完全陌生的東西,與當時常見的實體產品類型不同,投資者無法想像微軟在長期內將會產出什麼樣的回報,他們需要時間來接納以無形資產為基礎的公司。
然而自 1986 年以來,事情已經發生了許多變化,現在「為什麼軟體是合法投資」的想法已經成了笑談,但或許現在也該是時候,去思考衡量經濟的方式與許多相關制度該如何調整才能趕上時代。
「商標和專利法是太寬鬆還是太嚴格?競爭法是否需要更新?如果要進行的話,稅收政策該如何改變?在沒有資本收益的資本主義發生的世界,刺激經濟的最佳方式是什麼?我們需要聰明的思想家和傑出的經濟學家來深入研究所有這些問題。」
Bill Gates offers a simple explanation for why the economy works differently now
Not enough people are paying attention to this global economic trend
本文獲「財經新報」授權轉載,原文:無形資產改變供需規則,蓋茲:立法者該調整經濟決策來反應新時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