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文作者為愛長照專欄作家朱國鳳

「難道不該讓每個小孩都盡孝道?」從一個長媳的革命看:老後能否與子女長住的關鍵,全非關「金錢」

愛長照提供最實用的長照資源補助、養生保健、疾病知識、心情支持等彙整。我們是與照顧者站在一起的專業團隊,有「銀髮照顧」的相關疑問,歡迎來「愛長照」了解更多!

網站:http://www.ilong-termcare.com/
臉書粉絲專頁:https://www.facebook.com/8525carehelper/?fref=ts

長輩輪流住子女家,對他而言,真的好嗎?

俗諺:「一個和尚挑水喝,兩個和尚抬水喝,三個和尚沒水喝」。婆婆雖然有三個「和尚」輪流扛,但是每個「和尚」都不容易專心,都期待其他的「和尚」能幫自己多留心老人。

例如住老大家時,去回診得知的慢性病變化,老二、老三可能就不太清楚。甚至還經常聽到,老人輪到某個子女家時發病,該子女就抱怨是前一手照顧不周所造成的。

還有,輪流住的方式對於已有失智傾向的老人也不利。劉大姊的婆婆還算幸運,三個小孩都住附近,至少還是在自己住慣了的城鎮。更多的案例是兒女們散居在不同縣市,這個月住高雄,下個月換到台北,環境變化差異大,也會讓認知能力再惡化。

表面上,輪流住的老人,「狡兔有三窟」,每個子女家都有一個房間,但是居住期限短,老人沒有歸屬感。記憶如果像幼苗,剛要伸展著土,很快又被連根拔起,換到另一處重新再來,記憶當然不容易成形茁壯。

輪流住,不僅折騰老人,也折騰跟著「漂流」的外籍看護。因為每一家的管理風格與習性不一,老大媳婦有潔癖,外籍看護早晚都要掃地擦地,每間浴室都要維持亮晶晶;老二家養了三條狗,外籍看護伺候阿嬤,還要伺候小狗。

我有一位親戚娶了印尼籍的妻子,從這位妻子聽到很多外籍看護對於輪流住的批評與困擾。「我跟阿嬤三個月才來一次,這家的太太要求,家裡跟浴室隨時都要乾乾淨淨,但是我跟阿嬤搬走後,太太還不是要自己做?」這是某位印尼外籍看護的疑問。

幾乎我聽到關於輪流住的老人案例,外籍看護都只做一任,任期屆滿就「謝謝再聯絡」,顯示輪流住的老人,一直處於熟悉新任外籍看護的狀態。

更不要說老人的財產、衣物,也經常聽到丟失的困擾。譬如大媳婦抱怨,出國買給婆婆的一條純絲領巾,三個月後婆婆輪住回來時,在婆婆行李中已經找不到了。

老人家輪流住,其實是一種過渡時期的特殊現象。農業社會,長子繼承祖厝與田產,理所當然的扛起照顧老人的責任,老人可以在自己最熟悉的地方,走完人生的終點。

進到工商業社會後,眾子女離開農村,散居到各城市討生活。老人如果無力在空了的祖厝繼續過日子,就要跟著子女遷徙,於是出現輪流住的折衷辦法。

輪流住,能夠順利運作,至少要有兩個子女,兩個子女不僅能養得起自己、也養得起老人。但是當社會再進入到少子化、甚至無子化時代,討論輪流住的Z或B,也會變得沒意義,因為這個方案已經行不通了,我們得要提早想一想,那我們的老後,什麼方案才能行得通。

本文獲愛長照授權轉載,原文:【朱國鳳專欄】阿公阿嬤由子女輪流養,真的有比較好嗎?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