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從2011年日本311大地震引發海嘯以來,全球各地激起一波對於核能發電安全性與環保問題的質疑,近年PM 2.5的霾害問題,讓傳統高效率的火力發電也受到不小的批評聲浪。
這樣的現象幾乎全世界皆然,因此,不僅台灣近期積極進行離岸風電廠的招標,西歐各國亦無不積極地在擴張再生能源發電量。歐盟的關鍵目標是在2020年實現:溫室氣體排放比1990年減少20%,而可再生能源至少占能源消費量20%,這都讓相關綠電投資題材持續火熱。
傳統風電機、太陽能類股
投資波動偏高
傳統上要參與綠電商機,最主要的方式仍是透過購買相關題材的股票,包含風電機、太陽能板等類股,相關類股雖然具投資潛力,但集中布局單一產業加上單一題材的特性,使此類投資波動偏高。
對於追求收益與低波動的投資人來說,要參與綠電商機,近年出現了另一種思維下的全新投資工具——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證券,此種投資工具更適合長期布局。
過往想要投資綠電題材的主要工具是購買相關股票賺取資本利得,但投資「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證券」,則是透過直接購買已經在營運的再生能源電廠擁有權,賺取電費的持續性收益,是一種既非股票、亦非債券的「另類投資」標的。
再生能源電廠的主要收益來自於,將電廠所發的電轉售給電力公司,藉以供應該國的民生以及工業用電。其概念與REITs接近,不是投資房地產股,而是實際擁有房地產,以獲取租金收益,只是在再生能源領域中,房地產變成了太陽能發電廠、風田,而房屋租金變成了電費而已。
由於電廠本身的設備與建物,如同一般工廠裡的機具,屬於工業設備,有其特殊性,本身價格波動低,而發電廠本身在建造時就已經選擇高日照日數或高風力的地區,使得供電都相當穩定。從這兩點不難發現,電廠本身的成本波動並不大。
而且,西歐各國政府對再生能源發電都設有保證收購價,來鼓勵各方民間資金投入再生能源發電,提升供電能力。
西歐電費浮動、價格高
預估收益率可達6.03%
西歐各國傳統上有浮動電價的機制,且電費高昂,使投資西歐的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證券相較於其他地區收益率更高。
以在倫敦證交所掛牌交易的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證券「The Renewables Infrastructure Group」為例,旗下擁有27座風田與28座太陽能發電廠,地理位置遍布英、法、愛爾蘭3國,在西歐各國政策支持下,加上政府保證收購電價,可為投資人帶來穩定的電費收益。預估股利率可達6.03%,再加上該標的股價長期多在90∼110便士(編按:1英鎊=100便士)間浮動,即使遇上英國脫歐、川普當選美國總統、美國股災、中美貿易摩擦等大型事件,股價仍未見大幅修正,波動相對低(詳見圖1)。
由於「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證券」持有的是電廠的擁有權,獲利的來源是穩定的電費收入,長期表現與總體經濟相關性低,且與地緣政治風險事件脫鉤,兩項因子交互作用下,使得這項另類投資成為典型兼具高息與低波動的投資標的。
而對於多重資產基金的投資布局上來說,除了傳統的股票、債券資產之外,如果能加入像是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證券這樣的另類投資,不僅可以讓投資組合收益提升,減少升息環境下對於債券收益的依賴,降低美國聯準會升息的衝擊。
另一方面,透過再生能源基礎建設與景氣、地緣政治風險脫鉤的特性,也可以讓投資組合的波動度進一步降低,達到強化收益與降低波動的雙重效果,增加投資效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