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汽車安全,一個國產車主的疑惑:為什麼台灣的汽車很少「召回」?

網名賽芭,本名黃紹博。中央大學物理學系以及台灣科技大學工業與工程管理碩士畢業。曾任職於明基電通數位媒體事業群業務部門,仁寶電腦全球客服部門,保誠人壽業務主任,富邦金控外匯交易員,黃國華個人助理暨木桐書房圖書館打雜主任。對經濟運作與金融活動有很大的興趣,以投資理財為個人志業,相信透過總體經濟的觀察與認知,可以在資產配置與資金控管上創造更高品質的財務決策。目前在家任職奶爸,育有一兒一女。

車主權益先天不足又後天失調

以上幾個案例都有共通的特色,就是沒有一個是由廠商主動發出召回通知,或是率先提出對策。

你可能會認為我舉上面幾個例子太特定,不足以反應現實狀況,但我想講的是,現實狀況可能更糟糕。根據車安中心2016年的專題報告「我國近年汽車安全性召回改正結果與分析」,車安中心就發現從2011年到2016年間,國外發布召回而台灣沒有宣布對應召回的案件總共168件,其中75件經查證需要進入召回。

在國外需要召回而台灣無召回的項目中,有超過4成5的案例是必須召回而未召回的。也就是說,廠商對於何謂「重大行車安全」,還有許多值得商榷的地方。

台灣空有召回法規,但法規非常寬鬆,洞太大,根本撈不到魚。加上沒有檸檬車法案(主要是保障汽車消費者買到瑕疵車時相關的權益問題),廠商能當個案就當個案,產品修了好幾次沒修好,你也拿車商沒轍。雖然消極服務沒犯法,但台灣汽車產業的售後服務,還有更多可以提升的空間。

遇上產品缺陷的教戰守則

一旦遇上購車產品缺陷的時候,首先要加入社團、論壇或是相關社交群組,跟車友們討論,確定是否有達到一定比例的不良數量。政府現在也有「車輛安全資訊網」這類的網站,登錄國外召回資訊,車主可以查詢自己的車款在國外是否有召回訊息。

基本上,安全性修復本身就是保固服務的一環,反正瑕疵只要能被修復,那也不是大問題,但切忌一開始就到處在網路上發文章。如果找車商修復,車商不理或是刻意刁難,才要進行第二階段的呼朋引伴、上網揭露。通常車商為了名聲,還是會跟車主進行溝通協調。

如果車主還是覺得無法接受,或是被逼著簽有如賣身契的保密條款,那就要進入第三階段,車主們可以成立自救會,下載並填寫「汽車安全性申訴案件資料通報表」,到行政院消保會、各級縣市政府法務相關的消費者服務進行申訴。消保團體會安排協調會議,如果再經過兩次協調無法有結論,雙方可能就要進入法律程序。

結論

如果我是監察委員,一定會去彈劾交通部,車體撞擊審核寬鬆、道路設計不良、安全性召修又很放任,道路死亡率高,交通安全世界國排名共有187國,台灣排在104名,我們購車有17.5%的進口稅,還有20多%的貨物稅,每個車主買一台車繳給政府的稅超過二、三十萬,這個政府又為我們做了什麼?

在台灣買車很沒有保障,車子安全配備不夠好,價格比別人高,售後服務消極,沒有檸檬車法案,連自備機油都會喪失保固,出個保固得像闖十八銅人陣一樣。

想到以前我們在外銷產業客服部門,國外品牌採購對我們的產品與服務極盡要求,我們拿三流售價給他們一流產品。希望在台灣買車,花一流價格,也能買到一流服務,畢竟消費者買的是公司貨,不是水貨啊。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