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流行的共享單車真的「共享」了嗎?!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此外,為了獲取更多用戶,自行車公司的收費非常低,幾乎可說是無利可圖。Mobike和Ofo,中國規模最大的兩家自行車公司,每30分鐘只收取0.5~1元人民幣的費用。如果生產費用便宜,收費便宜其實不會造成大問題。可是,一台Mobike的自行車去年的生產成本可高達3000元人民幣。以每日能租出4~8小時來算,每輛單車需要12個月以上才能回本。小黃車Ofo表示,最基本簡單的自行車款色生產費大概300元人民幣。即使這樣,每輛自行車仍要花幾個月時間才能收回成本。

另外,30幾家單車公司密密麻麻的單車停泊在大小街道上,其實又有多少輛自行車一天能被租用4小時或以上呢?3000元只是生產費用,當中還沒計算安裝每輛自行車上GPS系統、鎖車設備、支付員工將自行車帶回繁忙高需求地區、尋找胡亂棄置自行車、打擊盜竊、遵守新規定等各項所需開支。

市場上競爭對手不斷增加。除了自行車車身的顏色,舒適程度和應用程序有微小差異外,這些單車公司無論服務和營運模式上幾乎沒有特殊優勢和分別,所以亦理所當然沒有能力去阻止更多對手擠入競爭行列。即使整個「共享」單車在汰弱留強後,剩下較大型的公司,「共享」單車亦不會為合夥人帶來很多利潤,因為他們根本沒有實際資產共享去支持他們的營運模式。中國用戶從沒有列出他們的自行車在像Airbnb的平台上供其他人租用,自行車從一開始便是由公司購買和經營的。

看來「共享」單車公司能否留下的關鍵只在於每家公司有多少資金可以任意去揮霍來增加市場佔有率;但重點是即使市場佔有率大大提升,亦不見得這些公司在扣除成本後能賺取多少真正的利潤。

作者◎董身達先生
STI創辦人兼執行長,至今已累積超過十多年的各種投資市場相關經驗,精於打造高度創新的投資及風險管理解決方案。現時管理的資產超過十億美元。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