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交通部10月19日宣布,評鑑優等以上的觀光遊樂業,或評鑑星級的觀光旅館業或旅館業,將可減免房屋稅、地價稅,減免期限為5年,5年後行政院將決定是否延長1次;但仍須由地方政府評估是否減免及減幅大小,並完成相關法令修正後,當地旅遊業者方能申請減免。
過去這段時間臺灣飯店增加的速度太快,再加上陸客因為兩岸政治關係大幅減少,供給大幅增加,需求大量縮減,供需之間就出現明顯的落差,此外,過去地方政府調高房屋稅及地價稅等多重因素,導致臺灣飯店業近期出現求售甚或歇業的狀況,因此政府才會想藉由減稅的政策,減輕觀光及飯店業者的經營成本,不過這種頭痛醫頭,腳痛醫腳的救急藥方,不但有可能成效不彰,最壞的狀況還可能會造成反效果。
為什麼這樣說,當觀光市場的供需出現嚴重失衡,解決的方法不外乎增加需求,或者縮減供給。如果政府想從增加需求的方向著手,那應該思考的是,如何吸引非陸客等其他國家人士來臺旅遊,除了擴大東南亞國家免簽的適用範圍,放寬相關簽證的管制外,是否該輔導建立臺灣的穆斯林飲食認證機制?是否該學習泰國,利用高CP值的服務(甚至包括臺灣高品質的醫療或醫美),以及南臺灣的太陽,把潛在的觀光客來源觸角伸向北歐,吸引消費實力更加雄厚的歐洲客源?
如何吸引口袋更深,停留天數更多的背包客願意來臺灣旅遊,應該是開源上最重要的課題;更別提最近執政黨立委所提,對海外旅客跟國人課徵「出國稅」,稅額太少對國庫沒幫助,稅額太多反而限制外國人來臺灣旅遊意願。
若從減少供給的角度來看這個問題,飯店太多已經是既成的事實,適度,甚至是激烈的淘汰賽雖然殘忍,但卻是減少供給最有效的方式,而這陣子飯店的整併及歇業潮,其實就是市場機制開始運行的結果,此時政府卻推出減免房屋稅及地價稅等措施,是否反而會給予飯店產業推遲改革的反向誘因?
畢竟過去飯店業的大幅擴張,其實跟陸客來臺快速成長有關,但也因為過去客人數量來得又快又多,讓臺灣觀光業只想藉由降價搶量來賺這種快速的機運財,也才會有「起得比雞早、跑得比馬快、睡得比賊晚、吃得比豬差」這種調侃的順口溜出現。
但危機其實也是轉機,只想削價競爭的業者,應該很難度過市場競爭機制存活下來,去蕪存菁的結果,反而可以提升臺灣觀光業的競爭力,因為從自己最近在臺灣的旅遊經驗,已經有不少飯店的CP值讓人驚艷,而3~5年前,幾個著名風景區飯店的價格,可是會讓人有種不如把錢拿到國外花的感受。
從明年要選舉的政治角度來看,減免稅收一定是穩賺不賠的決定,況且因為房屋稅和地價稅都是地方稅,所以減免也不會影響中央政府的稅收狀況,只是這樣的政策會不會反而繼續鼓勵數量已然過剩的飯店業持續擴張?繼而讓整個市場更加不平衡?值得政府審慎思考。
作者簡介_dolin66
民國66年出生,畢業於國立成功大學土木工程研究所,畢業迄今均從事房屋建築管理工作,曾完整參與上億元之集合住宅興建作業;更於房價高檔盤旋時賣屋,獲利達數倍以上,是一個從蓋房、買房、賣房到租房皆有完整經歷的房地產工作者。同時也是個賺取被動收入的投資者,著有「房市泡沫來了!我該逃命,還是逢低搶進?」及「預售屋全攻略」一書。
臉書粉絲頁:https://www.facebook.com/dolin66
個人Blog:http://blog.xuite.net/dolin66/wretc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