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資族想要靠「被動收入」退休,第一步是投資、還是理財?多數人都答錯

從最新的財經時事和民生政策出發,從中發掘正確的投資與理財觀念,並且以統計數據為基礎,即使是小資族,也能擁有投資理財自主權,決策可以有所依據,而不是人云亦云。 作者為台灣大學生態學與演化生物學研究所博士候選人,經營USA STOCK的美股投資部落格,討論指數投資、價值投資等各種投資哲學與資產配置方法,目前為PTT全方位理財規劃顧問討論板以及海外投資板兩個板的板主。

想要投資賺更多錢還算是比較好的。大家應該都知道,有許多樂透得主很快就把自己的意外之財花光了。沒有適當的規劃,就算中了上億元的樂透頭獎,也可以在兩三年內花光光,但是如果規劃得當,每天住五星級飯店應該也不成問題。為什麼差異會這麼大呢?最主要的原因是「不懂理財」,也就是對自己的收入與支出完全沒辦法掌握,更沒有去想辦法降低那些無法預測的風險所帶來的衝擊。

很多人都以為,只要懂得投資,可以賺到很多錢,理財根本不重要。其實透過投資每年可以賺到五百萬,跟擁有一份高薪的工作每年可以賺到五百萬都是一樣的,甚至透過投資賺錢,每年的報酬比工作收入更不穩定。但是沒有把理財規劃做好,每年賺五百萬的人可能累積的資產還不如每年賺一百萬的人,甚至花的錢比較多,但是生活卻未必過得比較幸福。

所以懂得怎麼理財才是最重要的基礎,而投資則是讓理財可以更有效率達成目標的方式之一。但是問題是,「好好理財」是對自己有利、對他人沒有好處可言的行為,而「鼓勵你投資」則對你未必有好處,但是別人則可以趁機賺錢的好手段,所以你可以發現整個金融產業都在鼓勵你投資,連原本應該幫你控制風險的保險公司都設計了投資商品給你,但是有多少金融從業人員真的在乎你有沒有好好掌握好你自己的收入與支出?我想大概沒有。

幫你「投資」是有利可圖的,所以有很多人會幫你;
幫你「理財」沒有好處,所以這件事情你就只能靠自己。

所以我在規劃課程的時候,其實一開始並沒有將「投資」規劃進去,因為對小資族來說,在還沒有理財的基礎,就談到投資,其實是相當危險的,所以那應該是在學會理財之後更進階的一堂獨立課程。不過在問卷中,有相當多的人希望多介紹一點投資的部分,所以我也會介紹一些簡單的投資工具,以及最基礎的投資規劃。

簡單來說,如果先上完前半段的理財課程,那麼有一些閒錢可以投資的情況下,按照後半段所介紹的方式開始進行投資,則不至於走火入魔,變成了投機,這才符合我的預期。因為我看過太多人為了追求高報酬,一開始就走投機的模式想要快速在短期內賺取巨額報酬,結果全都慘敗,無一例外。

如果你想要的是每年20%以上的報酬率,那麼我幫不了你,而且我認為你應該很有被騙的天分,這樣的報酬率有多難呢?簡單來說,這是巴菲特過去半個世紀的平均成績。但是如果你的期望沒有這麼不切實際,而可以接受更長期的投資規劃,讓自己的資產以平均每年7~8%左右的報酬率成長,那麼我應該可以幫上忙。

結論

1、理財這件事情靠自己最好。
2、沒有打好理財的基礎,貿然投資其實更危險。
3、合理的投資預期報酬率,不太可能超過每年10%。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