搞懂今年諾貝爾經濟學獎:中樂透的人為何最後常常破產

目前服務於阿爾發金融科技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個人著作《誰偷走你的獲利》、《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財富管理聖經》。

再看看下面的例子,假設你花了3,000元提前買了一場期待已久的歌劇票,但是就在你要去觀賞這場期待已久的歌劇途中,你不小心將票弄丟了,到了歌劇演出的現場,當你發現你的票不見了,請問你現在會願意當場再花3,000元買票進場看歌劇嗎?多數人的反應會是:不會。

但換個情況來看,假如你事先並沒有買好票,而是在去觀賞歌劇的途中弄丟了3,000元的現金,請問到了歌劇院現場,你此時還願意再付3,000元買票看歌劇嗎?此時多數人的選擇會是--願意!

這其實看起來也是個很奇怪且不理性的行為,你弄丟的同樣是3,000元的價值,只是一個是3,000的歌劇票,另一個是3,000的現金,為何會有完全不同的反應,傳統經濟學無法解釋這個原因,但從理查賽勒教授所提出的心理帳戶概念就可以合理的解釋了。

理查賽勒教授說人們平時會將支出分成幾個心理帳戶,可能有伙食、教育、娛樂…...等等,看歌劇的支出可能被(大腦)歸類成「娛樂」這個心理帳戶,因此當你將3,000元的歌劇票弄丟時,也代表著你將本月的「娛樂」支出帳戶用光了,此時要你再花3,000元買一張歌劇票就違背了你的心理意願。

但如果你弄丟的是3,000元的現金,你(的大腦)會將這個錢歸類到其他的心理帳戶去,你會認為「娛樂」的這項支出還沒有用到,所以你願意再付3,000元去買一張歌劇票。

理查賽勒教授的理論能夠更清楚解釋一些看似不合理的理財行為,也能夠解釋為何很多中彩券大獎的人最後往往都是破產的結局,因為人們會將所獲得的錢財分成幾個心理帳戶,如果是自己辛苦工作所賺到的錢,大腦會將這些錢分類到「辛勞工作所得」這個帳戶中,於是這些錢就會很謹慎的花費,不敢隨便浪費。

但如果是額外的工作獎金,就會被(大腦)歸類到「獎勵自己」的心理帳戶中,那麼這些錢就能夠拿來犒賞自己,買最新型的手機或是出國旅遊等;如果是賭博或中彩券得到的獎勵,就會被(大腦)分類成「不勞而獲」的帳戶,這些錢花起來是可以不加思考的,因為這些錢得來容易,所以也花得很容易,這也是為什麼我們經常看到國外很多這樣的例子,中彩券大獎的人,雖然一開始有很多的錢,但最後往往都很快將錢花光,甚至破產,原因就是如此。

理查賽勒教授的研究理論對於我們了解自己的行為有很大的幫助,特別在面對金錢的時候,了解自己可能會有什麼不理性的行為,多看理查賽勒教授的研究理論或著作能夠導正自己的行為,讓自己的理財道路能夠更加的順利。

理查賽勒(Richard Thaler)教授出現在大賣空(The Big Short)的電影上。

本文獲「副總裁的理財日誌」授權轉載,原文:為什麼中彩券大獎的人最後常常都會破產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