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張圖勝過基金公司的詭辯,看完秒懂:買基金或ETF,15年來哪個才賺

目前服務於阿爾發金融科技公司擔任總經理職務,個人著作《誰偷走你的獲利》、《錢的分配術》、《我被中國金融業嚇到了》、《財富管理聖經》。

比較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投資是非常困難的,即使對於最聰明的人來說都是如此,在我們的成功與失敗中,不論你喜歡或不喜歡,事實上隨機性扮演了很大的決定性因素!"---美國避險基金經理人Ted Seides

有些人可能還分不清楚什麼是主動式基金?什麼是被動式基金?主動式基金就是基金經理人「主動」去挑選投資的標的(如股票、債券......等金融資產),而被動式基金主要是投資指數所代表的股票或債券等金融資產,指數投資什麼基金就跟著投資,因為沒有「主動」去挑選所要投資的標的,所以就被稱為被動式基金(例如指數基金,ETF)。

接下來你可能會問,這有什麼重要呢?這很重要,首先,大家在台灣的金融機構所購買的基金產品,95%以上都屬於主動式基金。其次,現在這類的主動式基金產品正碰到大麻煩。什麼麻煩呢?

銷售主動式基金的金融機構總是告訴投資人,專業的投資機構有專業的研究團隊與基金經理人,能夠幫投資人創造更好的投資績效,所以不懂投資的散戶投資人應該來買主動式基金把錢交給專業的團隊代為投資。這樣的說詞大家應該都很熟悉,聽起來也很合理,不是嗎?

是的,聽起來很有道理,唯一的問題是,這樣的說法只是個行銷話術,與事實不符。

真實的情況是,絕大多數的主動式基金並無法創造比指數更好的投資報酬。根據研究報告顯示,從2006年至今,幾乎所有主動型基金(美國、全球、新興市場......)的績效都比指數還差!怎麼會這樣呢?

道理很簡單,主動式基金因為要雇用大量的研究團隊還有支付行銷通路費用,所以通常都會收取高額的管理費(注意:這個費用是內含的,每天從基金的淨值中扣除,所以很多投資人根本不知道自己有被收取了這個費用),主動式基金一方面沒有創造出更好的績效,另一方面又收取了高額的管理費,最後的結果自然就是績效比指數還差了!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