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
5月中旬,指數好不容易站上萬點之際,金管會副主委鄭貞茂語重心長地說:「年輕人不買股,將成為資本市場的危機。」他如果是在指數5000點時,講這句話來鼓勵年輕人進場買股票,我還能接受他的說法,但是指數都來到萬點了,買股的風險相對很大,這時要年輕人買股,屆時陷入危機的絕對不是資本市場,而是年輕人本身。
大部分的年輕人應該都是小資族,資金不多,或許連一股50元的股票都買不起,因為一張就要5萬元,可能已經是他們兩個月的薪水總和,還要不吃不喝,而要存到這筆金額,恐怕都要很久的時間。
面對年輕人手頭很緊的情形,很多理財專家最愛推薦10~20元的股票給他們,美其名「小資概念股」,然後振振有詞說「跌深就是最大的利多」,但股價低的公司怎麼可能是值得信賴的績優股呢?萬一價差沒賺到,反而成了地雷股,最後下市成壁紙,雖然看來一張不過虧一兩萬元,但這可能已經是年輕人所有的積蓄了。
台股中各產業龍頭股幾乎股價都在50元以上,你若想買台積電,一張超過20萬元,叫年輕人怎麼買得起?儘管現在可以買零股,但成交並不如整張容易。鄭副主委希望年輕人進場買股票,難道是要他們買風險相對很高的中小型股嗎?這和晉惠帝講過的名言「何不食肉麋?」不是相同的意思嗎?
有人或許會替鄭副主委反駁:「買不起股票,可以買權證啊!」為什麼由別人來反駁,因為政府官員應該不能鼓勵大家買衍生性商品。中小型股要發生下市變壁紙的情事,畢竟是少數,但權證一般都是六個月到期,一旦到期,時間價值會變成零,和壁紙無異,風險實在是太大了。買權證,理論上是「風險有限,獲利無限」但就算每次虧不多,但加總起來,還是很有可能讓你投入的資金歸零。
年輕人承受風險的能力當然不高,我建議必須以每年能夠穩定配息的股票為優先考慮的標的,就像以往大家喜歡買中鋼一樣。不過,個股還是有個別公司經營和個別產業的風險,所以我認為年輕人買股,還是應該以歷年都有穩定配息的ETF為首選。
鄭副主委說的話都已經很難被年輕人認同了,接著附和其主張的群益期貨董事長孫天山說得更離譜,他說年輕人如果買不起股票,那不如來買期貨。
乍聽之下,好像很有道理,因為期貨給人的印象就是「以小搏大」,但真的不需很多資金嗎?錯!大錯特錯!!
如果你要買一口大台指,原始保證金就要83000元,都可以買一張南亞或元大台灣50了。此外,維持保證金也要64000元,換句話說,因為期貨漲跌一點就值200元,萬一你做多期貨,結果卻下跌超過95點,你就要補足保證金,否則立刻會被期貨公司斷頭平倉,直接認賠出場。
計算公式如下:
83000元 - 64000元 = 19000元
19000元 ÷ 200元 = 95點
孫董事長看到這裡,一定會立刻反駁我:「玩不起大台指,就玩小台指啊!」
小台指原始保證金為20750元,維持保證金則是16000元,當然便宜多了,但一點只值50元,賺得當然也比大台指少很多。如果你有21000元,我建議你也別玩小台指了,這筆錢夠買一張第一金或一張華南金了。
年輕人,請務必再聽一次我的嘮叨:「好好工作、傻傻存錢,存了錢就去買台股ETF。」
作者簡介_施昇輝
四年級後段班,畢業自台大商學系。退伍後,曾在《天下雜誌》和《商業周刊》擔任行銷企劃,然後在29歲進入證券業,負責協助企業申請股票上市。44歲,決定離開職場,作個全職的股票投資人,並靠著一檔股票養活一家七口。53歲,將投資心得,寫成《只買一支股,勝過18%》一書,成為作家。4年內總共出了8本書,內容涵蓋「投資」、「電影」、「退休」、「旅遊」和「勵志」等多重面向。最新的著作是2017年2月出版的《只買4支股,年賺18%》。另在SOSreader網站也有開專欄「小資幸福講堂」,內容完全聚焦在小資理財,歡迎大家訂閱。半年150元,一年300元!詳情請見小資幸福講堂
SOSreader
臉書粉絲專頁:樂活分享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