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金面臨破產,背後隱藏一個更嚴重的問題:台灣GDP年年成長,錢都跑哪去了?

數字很冷冽,卻能反應市場的榮枯興衰。思考很無趣,卻能掌握標趨勢的起伏轉折,歡迎一起加入dolin66數字與思考的遊戲時間,一同探討房地產、股票乃至於其他社會及經濟議題,表象背後的潛在趨勢。

投資 股市 股票 基金 債券 下跌 賠錢
圖片來源:dreamstime
圖片放大

隨著年金改革版本送交立法院,退休人士抗議的聲浪也日趨激烈,從報紙輿論的角度,多半聚焦在高階文官月退已經很高了,為什麼還要這樣抗議?藉此強化政府年金改革的正當性,以及兼顧世代正義的話題性。

從政府的高度來看,我也認為年金改革勢在必行,但我也想強調,無論年金改革背後有多麼崇高的理想,都不能掩蓋這是政府片面改變對公教人員退休承諾的事實;如果這整件事情,是一家民間公司片面決定減少員工的退休俸,我很好奇輿論還會這樣一面倒的攻擊那些權益受損的員工嗎?

解決入不敷出的問題向來都只有兩種方向,開源跟節流,政府年金制度面臨破產問題的背後,其實隱藏著更為嚴重的問題是,臺灣人民的實質收入,已經停滯超過20個年頭沒有成長;對比於GDP數據的持續成長,政府其實更該問的是,這些年來GDP的成長,到底跑到哪裡去了?

最近政府公布了所謂8,800億元的前瞻計畫,其中超過4,000億元將用於全臺的軌道建設,然而政府有考慮過,臺灣即將面臨嚴重的人口老化問題,這些砸下去錢都會被計入GDP的數字中,但這些鉅額稅金支出的建設,能不能達到回本的最起碼要求?從高鐵及號稱花了10年轉虧為盈的高雄捷運(政府是否更改了固定成本折舊攤提的計算方式?或者直接忽略之前的興建成本?)來看,無論顏色的臺灣政府,似乎都只把花錢換GDP年增率當成「拼經濟」的政績,卻很少去追蹤這些鋼筋混凝土的建設,破壞了多少臺灣珍貴的環境,未來又需要花更多的資本投入來維護?這種GDP數字的成長,不太可能換成人民口袋裡的實質收入。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