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般來說,通膨是固定型收益產品最大的敵人,包括定存、年金保險、債券、特別股都是,但這些產品最適合退休人士,若想要抵抗通膨風險,勢必就要找風險較大的股票,或是房地產、黃金等實質資產,但會不會為了抵抗通膨風險,卻又因市場風險遭受更大的損失?畢竟退休之後已經無法承受太大的資產減損!那該怎麼做會比較好呢?
雖然在金字塔理財法最上層就是為了抵禦通膨風險,但絕大多數人都沒有投資的經驗,或是只有痛苦的回憶,所以才提出以全球股票型基金來代替。但有天在運動時突然頓悟了,我們會不會讓長久以來的投資觀念束縛了!
記得當初在小花當財富管理專員的時候,那時很多客戶都被科技泡沫嚇到了,聽到股票就害怕,什麼產品都不要說,只要定存就好。我只能苦口婆心的說,定存的利息會跟不上通膨,錢(購買力)會越存越少,還是要分散部分資金到股票基金!結果大部分客戶應該會發現,理專風險比通膨風險可怕許多!
我們所學的投資學理論大多來自美國,美國在1970~80年代經歷了非常可怕的通膨,利率升到了雙位數,這也是18%的罪魁禍首。因此我們都被灌輸一個觀念,這也很可能是金融界的陰謀:若不投資,你的資產將會被通膨巨獸吞沒!
可是,我們的未來真的會有嚴重通膨嗎?
造成物價波動的原因可分為需求面的因素與供給面的因素,需求面的變動大多是景氣循環所造成的,菲力浦曲線是最簡單的說明,即景氣好,失業率低,人民多多消費,需求上升,使得物價變高,相反地,景氣不好,失業率高,消費緊縮,物價下降。日本通縮主要的原因就是長期消費不振,拉不動物價,驅動的因素就在於人口老化!若你認同未來全球老人化的趨勢會越來越明顯,消費的力道勢必削弱,那拉動通膨的力道也會越來越小,陷入通縮的機率有可能大於通膨!
供給面的因素簡單分為兩個,製造成本與原物料成本。你應該可以感受到,電子產品通常是越來越便宜,50吋以上的液晶電視現在幾乎人人買得起,十年前若家裡放到這樣的電視,大概會被認為是土豪。加上若機器人的時代來臨,製造成本勢必大幅下降。原物料成本比較難估計,但以人類的科技,一定會解決這樣的問題,尤其這一兩年來油價的大跌,你會發現OPEC要維持高油價不是件容易的事情,加上川普力挺能源業,要像過去發生能源危機導致嚴重通膨的機率越來越低!
從需求與供給雙方面的探討,通膨反而不像通縮那樣的可怕!我反而比較擔心負利率的現象未來會不會重演,也就是你要退休的時候,買不到會付利息的債券,放銀行要繳保管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