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
《公司的品格》一書。
其他川普的經濟重點,例如美國優先,強迫公司搬回美國或是採取保護主義、反對全球化等,這些論點相信台灣很多「專家」們都分析過了,不過一方面這種事不見得在2017年就可以看到效果,另一方面這世界美國雖然是最強,但也不是什麼事美國說了就算數,到底成效能有多少,同樣讓我懷疑,所以就不再贅述。
相對的,大家可能要警覺的是,川普對於Federal Reserve或是說Fed過去以來貨幣政策的態度。川普競選時一再抨擊Fed長期營造的寛鬆和低利率是錯的,目的只是塑造經濟繁榮的假象,這個主張很多人本來以為川普只是選舉攻擊而已,但隨著川普身旁的幕僚一一現身,包括將擔任總統經濟顧問的David Malpass,和傳言未來要接Janet Yellen(Fed主席)位子的Kevin Warsh(有興趣的可以google一下這二位的文章和論點),大家才發現,假設川普真的聽這二位的話(畢竟川普身旁純經濟學者不多,多半是商場實戰派的),未來高利率、強勢美元會成為趨勢。
這種趨勢照道理和貿易保守主義一樣,不會是一年之內就可以看到效果的,不過事實上在過去幾年大量印鈔下,金融市場早就不再是實體經濟的櫥窗,反而凌駕在實體經濟之上了,這也是為什麼川普還沒上任、什麼事都還沒做,但美國股市卻開始反應相關的可能。換言之,市場會預期川普當選後的新政,而加速把資金流回美國,讓美元開始上漲,或是認定利率升幅高於預期,而讓殖利率先行上揚…等,這種事對美國企業而言可能是好壞參半(例如認列海外收益會因為強勢美元而下降,但減稅可以補上這個缺口),但對美國以外的地區來說,絕對是弊大於利。
這個問題可以分為日本和歐洲的成熟經濟體,以及像台灣、東南亞這種中小型經濟體,對後者來說,可能會面臨「資產減損」和「資金斷鏈」的風險。簡單地說,在過去長達數年的低利率環境下,造就了「愛拚才會贏」氛圍,現實的環境鼓勵或迫使大家要勇於投資,甚至是勇於舉債投資(買房子也算投資的一種),而讓人輕忽了流動性和利率的風險,一旦資產價格不再上漲(或是下跌),同時又碰上持有成本升高(稅、利息等),很容易就會出現一連串的骨牌效應,當然,是否會引發風暴的關鍵,會在於升息的速度和資產下跌的速度。
就以台灣的金融/投資業為例。我不知道為何台灣有一堆人在看好金融業的前景(大概的理由就是美國的金融股在漲,或是利率上揚後,金融業的利差變大了,不過這個前題是美國經濟在成長、美國銀行很有競爭力,這些台灣金融業基本上不存在,更別說台灣央行升息的幅度也不會有美國大),不過這些看好者可能忽略了一件事,過去幾年台灣金融業特別是壽險業,除了拿錢炒房地產或賣客戶一些有爭議的金融商品(銀行)外,最常做的投資活動就是買海外債券,固定收益基本上已經走了快10年的多頭行情了,如果明年固定收益持續是這二個月的走勢,金融業可望要認列巨額的減損(多數壽險都把債券放在「持有至到期」科目下,債券價格下跌只要認列股東權益的下降並不影響損益數字,但如果比重過大會造成金融業的自有資本適足率的不足),因此接下來大家可能會看到愈來愈多金融業的增資,相對的,過去金融業要再玩把投資部位用會計科目重分類「創造收益」也會愈來愈難。甚至在2018年起實施的IFRS 9新制下,將完全杜絕這類的手法,至時金融業帳上大筆債券投資將現出原形。
和金融業類似的是過去幾年的「勇敢投資者」,這裡面有憑藉著低利率大膽舉債玩槓桿的,也不少迫於低利率只好尋找較高收益的投資人,他們不見得只是個人,有很多是公司,甚至就是金融業自己,共同的特色就是原本賴以維生的收益因為大環境下大幅下降(利率或是營業利益),因此金融操作反而變成主業。就如同之前的看好人民幣對美元只升不貶的TRF一樣,一個長期固定的走勢很容易讓人誤以為這個商品永遠都是這樣,進而讓人愈陷愈深,最後一旦反轉時就是出大問題的時候。人民幣如此,自然利率反轉也可能會有同樣問題,這個洞到底會有多大不得而知,但累積了7~8年的成果絕對不容小覷。(可以參考「世界經濟可能比你想像的危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