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3個月內台灣有9家銀行遭國內外金融監理機關重罰!從第一銀行的ATM被詐領、兆豐銀行因嚴重風控遭美國政府重罰,再到9月有7家銀行因TRF業務違規遭金管會嚴懲,消費者和投資人不禁疑惑:「台灣金融業到底出了什麼問題?」金融研訓院院長黃博怡在接受《Smart智富》月刊專訪時直言,追根究柢,台灣金融業都「被EPS(每股稅後盈餘)困住了」!這種思維不改,錯誤將一再重演。
金融業重短利、省成本
同質性高造成過度競爭
針對近期銀行業密集出事的狀況,黃博怡分析,台灣因為嚴重儲蓄過度(oversaving),整體金融體系存款有新台幣40兆元,但銀行貸放出去的金額卻不到30兆元,由於缺乏好的投資機會,就算利率極低,也沒有企業要借錢,金融業因而面臨滿手資金卻貸放不出去的窘境。銀行無法從企業金融賺到存放款利差,於是一窩蜂地投入個人金融的理財商品銷售,不思找到自己的特色,只跟隨市場流行發展相同業務、追逐眼前短利,結果台灣的銀行全變成商業銀行,服務企業金融的投資銀行都不見了。中長期對整個社會因此釀成大害,過去的雙卡風暴、結構債問題,到近期人民幣TRF大虧風暴,都是台灣金融業過度競爭的苦果。
台灣資金過剩,可是東南亞的情況卻與台灣恰恰相反。7~8月間才帶著一批大學金融科系老師組團赴柬埔寨、越南、新加坡訪問的黃博怡指出,東南亞國家目前處於經濟起飛初期階段,投資需求殷切,但金融低度發展,難以滿足資金需求。若能將台灣超額供給的資金引導至資金需求強勁的東南亞市場,則過剩的資金就能產生不同的價值,將大大提升資金使用效率,紓解台灣過度儲蓄的問題。
有了這個背景,加上新政府提出「新南向政策」,鼓勵企業往東南亞市場發展。黃博怡認為,這將會是台灣金融業突破發展限制、開發新藍海市場的契機,「過去『西進』是一種選項,現在『南向』可能會是更大的機會。」但金融機構要想走出去,必須先捨棄「只在乎短期EPS表現」的思維,才能從根本提升長期競爭力,進軍國際。
銀行短視的企業文化若不扭轉,不僅會影響業務發展,更無法培育出能進入國際市場競爭的人才。黃博怡指出,國內銀行在只重視短期EPS的思維驅動下,不斷削減成本,自然不會思考如何培育長期人才,人力更是盡量縮減,與民營行庫相比,公營行庫又特別嚴重,近期兆豐銀行因不重視法律遵循人才而被美國政府重罰就是一例。
找出自我利基點
小型銀行宜深耕在地產業
不過,也不是所有銀行都有必要進軍國際市場,重點是要認清自己的定位!「不是所有金融機構都要走這條路!」黃博怡解釋,理想的金融體系應具備多元分工概念,大型、小型銀行各有其利基與任務。現實上,能打國際賽的都是國家代表隊,是做好準備的大銀行。
至於小型的地方銀行則是應該找出自己的利基型服務,深耕照顧地方產業需求。黃博怡舉例,日本的群馬銀行就是其中典範。群馬縣人口老化嚴重,65歲以上人口占比達26.8%,高於日本全國平均的26%,群馬銀行就善用群馬縣人口超高齡化的特色,將銀髮金融做得非常有特色,台灣很多地區性銀行可考慮朝類似的方向發展。
若是金融業無法發展出具特色的服務,未來隨著Fintech(金融科技)大趨勢發展下去,數位化的結果很可能是「贏者全拿」,屆時落後的銀行會更被邊緣化。黃博怡因此預測,目前台灣Fintech發展的領先群主要都是民營行庫,公營行庫因為大股東財政部未積極投資,使得Fintech發展相對落後,「這樣的落後恐怕很難追上,未來(民營行庫)領先群優勢將會持續擴大!」
作者簡介_Smart 智富月刊
《Smart智富》成立於1998年,提供股票、基金、期權、黃金、外幣、債市、房地產、保險、退休規劃、消費觀念等投資理財領域的知識、情報與課程服務。旗下產品有台灣發行量最大的理財月刊-《Smart智富》月刊、排行榜常勝軍-《Smart智富》密技雙月刊、《平民股神教你不蝕本投資術》《權證小哥教你十萬變千萬》等財經暢銷書,以及DVD、課程講座、大型論壇、facebook等,全方位服務投資族群需求。
網站:Smart 自學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