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職為外資券商當沖交易室經理,曾管理超過30位交易員。學生時期開始投資股票,20歲開始國內期貨與選擇權的操作,而後延伸至國際外匯、指數、活牛、農產品與美國公債期貨,22歲賺到了第一個百萬。而後進入外商當沖交易室學習,累積交易筆數超過125萬筆。
最近利用假日空檔,花了不少時間大掃除也找出了一些舊照片,看著一張張以前稚嫩的樣子,不禁會心一笑......
從小到大有個好友Liu,認識20幾年了......個性與我迥異不同,但總能時時刻刻提醒我個性上的缺陷與不足。
在這一兩年,常聽到周圍的人們不停抱怨著差不多的問題。例如:
如果早生20年,我也可以在台北買房,現在爽當包租公;
如果10年前我就出社會,我也會買台積電或中華電;
如果1000塊錢可以像小時候這麼好用不就好了......
我曾經也是一直在這個迴圈中不停輪轉,而且跟朋友一聊就是1~2小時。Liu自然是我不停吐苦水的對象之一,直到多年前的某一天,他笑笑跟我說:「hey,你不覺得你一直在談論過去嗎?你不覺得現在這個時刻也很美好嗎?放輕鬆點吧!take easy。」
確實如此,我曾有很長一段時間,三句有兩句不離從前,也不知道從何時改變的,每天都非常的珍惜「當下」。因為過去的事真的無法再改變了......
講這麼多「如果」有什麼用?倘若真的能搭時光機回到10年前,那肯定大家都知道該買台積電,甚至美股當中的Google、Apple。
後來每天都在忙著,除了忙著當下之外,我也一直不停問自己:
如果走到40歲的自己,會不會後悔當初30歲的我沒做什麼?
如果走到30歲的自己,是否能在20歲的時候就累積些什麼,會不會讓自己過得更好?
累積更多的儲蓄也好、健康也罷、或是專業的知識。
投資風格其實就是自我內心的寫照
過去年輕時也很急著從市場上賺錢,短進短出,股票作一作覺得太慢,就做個期貨與選擇權吧!
期貨與選擇權弄了好幾年,雖然有賺錢,但是總覺得不符成本。經過了許多年後,整理了幾個原因:
第一、高槓桿性的商品輸贏很快,但承受的壓力也非常大
眼睛飛蚊症或視力退化是常有的事,年少白髮或掉髮則是現在進行式......
第二、可能是自己的功力不足
如果繼續鑽研下去,我會犧牲掉更多的家庭時光,以及短線交易以外生活的美好。(短線交易一向會比長線交易更耗費心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