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對退休規劃有3大迷思,這一點近7成的人都中了!

anue鉅亨網1999年創立至今,不只是間財經新聞媒體,也是一間協助投資人決策的科技公司,我們陪伴許多台灣投資人成長,一直深受投資人信任,2015年開始將創新能量聚焦於協助投資人獲得做出精準投資決策的資訊。我們相信透過科技與創新來重新定義金融產業,能協助投資人更快速精準地找到投資契機。

本次《遠見雜誌》與中國信託合作的調查,亦設計了 3 道迷思題,發現國人的退休理財觀念,還有很大進步空間。

首先是「開銷迷思」。在被問到「你同不同意『退休後的生活,我不需要花很多錢』的說法?」有半數(50%)的人同意,但答案很可能是否定的。

任希詩指出,本調查請民眾自估目前家庭(單身者則估個人情況)的基本開銷,發現目前未退休者每月基本開銷為 3 萬 2025 元、已退休者則是每月為 3 萬 505 元,兩者相差不到 2000 元。而且,就算退休後可省下 2000 元的基本開銷,也可能不足以應付醫療費用,更無法負擔旅遊、提升生活品質的額外支出。

第二是「理財迷思」。被問到「對於退休後的理財規劃,保本比收入重要?」有近 2/3(66.1%)的民眾同意,而且 60 歲以下有近 7 成認同此說。

此結果完全呼應民眾的退休投資工具偏保守現象,就是這樣的理財觀讓民眾在退休後不敢投資,只能吃老本,企求完全迴避風險。甚至,「保本心態」可能才是退休最大的風險!因為民眾可能面臨長達 20~30 年的退休生活,若資產只出不進,將很快用盡,甚至還可能被通膨提早「吃」掉。

民眾不傾向於退休後繼續投資,也可能是因為市場上缺乏合適的商品。專家建議,退休後仍要持續投資,只是風險屬性、報酬期待都要調降,以能夠創造穩定現金流的商品為核心配置。

第三個,則是「醫療迷思」。被問到「對於退休後的醫療規劃,我只要有全民健保和一般醫療險就夠了?」全體同意者有 53.3%。而且,年紀愈大者,愈同意此說,60 歲以上者有超過 6 成(61.6%)認同,而 40~49 歲族群只有 45.9%。

但事實卻是,健保可能不如你想像的保險。楊淑惠解釋,國人平均餘命逐年提高,高齡者可能面臨的慢性病或重大疾病之照護需求不可忽略!此外,健保財務破洞還在擴大,因此老年醫療支出不宜過度依賴健保。

楊淑惠認為,除了這 3 大國人退休規劃迷思(開銷迷思、理財迷思、醫療迷思)外,還要考慮兩大退休人生變數,包括「金流變數」以及「人生風險變數」。前者是微利與通膨、退休政策政令夕改風險;後者則為醫療侵蝕老本(重大疾病、殘廢失能扶助風險)、長壽風險。

基於以上風險,楊淑惠建議民眾應「提高自提退休資金比重」,透過利變還本儲蓄保險產品,藉其具有參與市場波動但又兼顧資產增值穩定性的特性,創造永續金流與退休目標。此外,並「建構醫療/年金防護網」,趁早針對住院醫療、長期照護、重大疾病等老年常好發疾病,透過保險轉嫁人生風險;同時善用年金商品,解決長壽風險可能影響未來生活金的問題。他提醒,愈早做好這兩個因應,就能提早樂活享退,享受老後富裕人生。

  • 分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