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
《公司的品格》一書。
這種事只有DB一家這麼搞嗎?當然不可能,如果你關注今年一些歐洲大型銀行的表現,如HSBC(匯豐)、Standard Chartered(渣打)、Barclay、RBS英國四大銀行,今年以來的財報都是大幅虧損和大幅裁員及出售資產。新聞上告訴你的理由,都是因為全球景氣放緩的結果,事實上新聞沒有告訴你的是,這幾家銀行近年來都著重於投資銀行業務。為什麼?很簡單嘛,這些銀行動輒就是1~20萬員工,每年光薪資費用就是驚人的數字,在QE造成利率大幅下滑甚至是負利率(歐洲)下,傳統銀行賺的存放款利差根本不足以因應銀行的開支,及投資人預期的報酬,所以自然銀行只好走「高端化」的資產管理和投資銀行業務。而2008年金融風暴後,一方面是美國人嚇到了,另一方面民主黨執政政府對大銀行相對較不友好,偏好金融監管(雖然幾家大銀行如Chase、BoA、Wells Fargo,現在幾乎都是風暴前的3倍大),這都讓美國大銀行在投資銀行部份偏向保守(Chase帳上的金融衍生商品「只有」5兆美元),但是很顯然歐洲銀行並沒有從美國學到太多教訓。
Anyway,要說DB或是歐洲的投資銀行就是下一波風暴的導火線還很難斷定,畢竟這些銀行開始在逐步處置手上的金融資產。不過說真的,從歷史的經驗來看,如果單純只是經濟的下滑或是衰退,並不會造成全球經濟的崩盤,因為經濟的下滑本身是逐步的(總不可能明天突然全球有5億人,大家都講好不買手機或是不喝啤酒吧),通常會造成經濟快速崩潰的主因,都是因為金融,因為金融的槓桿化造成了一個驚人的數字,進而像瘟疫一樣散播到世界,而目前歐洲金融業的情況,的確和2007年的美國有幾分相似。
其次,QE的成形是因為金融崩潰後,造成實質資產價值的大幅縮水,所以必需用人為方式創造通貨膨脹,重拾資產價值,避免因為資產縮水造成個人消費的萎縮(因為覺得自己變窮了),然而時至今日,QE反而是一種政府希望創造資產膨脹,讓你誤以為你變有錢去增加消費,好去化這個世界上過多的產能(這二句話的差別是,前者是從-10希望你回到0,現在是從0希望你以為是+10),但由於QE與低利率環境實在維持太久了,所以造成了大量資產配置的扭曲,有錢的老一輩又保守的地區(如日本),因為利息收入下降了,反而更謹慎支出,真正扮演消費主力的年輕人,卻因為資產的上漲(如房價和房租)遠高於薪資的上漲,而排擠了正常的支出,更不要講現在多數人都把錢放銀行當傻瓜,只有投資才是王道的想法,造就的結果自然就是上自金融業,下至黔首百姓,人人都深受金融波動的影響。
金融正逐步取代了實體經濟,成為影響你我日常消費(所得)最重要的因素。而為了怕金融市場的下滑會造成消費的緊縮,而使之前努力前功盡棄,各國政府只要繼續QE和維持低利率,最後資源的扭曲只是愈來愈惡化,而且終會爆裂,理由很簡單,只漲不跌的市場是不存在的,而且市場愈漲後續要推升的力道需要愈來愈大(房子從一坪5萬要炒到10萬,和一坪要從30萬到60萬同樣都是一倍,但需要的資金卻差很大),最後這個原本救世的萬靈丹,可能因為醫生的濫開和病人的濫用,造成更大的問題。
這個世界比你想像的危機,最終造成不能收拾問題的,可能不是大家說的新興市場,因為他們持有的不過是土製炸彈,真正的核子武器是在金融業手裡,有空多關心歐洲的金融業消費吧!
作者簡介_Rus
經營部落格 RusRule Financial Broadcasting 超過八年,內容專注在總體經濟分析、政府財政和公司治理,著有《公司的品格》一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