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研音樂」年收10億的絕活:用這招,鎖住紅了就想跑的藝人

MBA畢業,研究興趣在企業評價、智慧資本及策略;目前擔任新創企業的網路編輯。

但現在的娛樂事業,市場關注的焦點已經從「音樂」、「戲劇」等內容,轉移到「藝人」身上,因此藝人也必須想辦法在各式各樣的管道中露臉,像是郭雪芙原本在Dream Girls唱歌,但後來是因為拍廣告跟拍戲紅起來;蕭敬騰有一副好嗓子,但也因為這樣得到去拍《殺手歐陽盆栽》的機會;韓國的少女時代也必須從MV中走出來,進入戲劇、綜藝節目…...其他還有很多在不同事業間跨來跨去的例子。

結論就是:當今的藝人必須成為「全方位的藝人」,讓粉絲透過不同的管道看到屬於這個藝人的魅力與才能。同時,唱片公司及經紀公司也得面臨經營方式的轉型,從單一產品服務的銷售導向,轉移到打造藝人生涯為核心的策略方向。

也因此,若能像華研一樣,垂直整合藝人的著作權(唱片約等)及演出經紀權,將可以自由地為這個藝人「量身打造」各種演藝活動、增加藝人成功竄紅的機率,同時也省去與不同單位討價還價的成本。此外,當旗下擁有足夠多組藝人的著作及經紀權,也較容易整合行銷活動、相互拉抬聲望,並取得與其他更下游的演藝通路談判優勢,形成建立在行銷成本上的規模經濟。

而由於娛樂事業的特性,消費者不會因為買了林宥嘉的唱片,就不去買S.H.E的演唱會門票及馬來貘的T恤,旗下藝人收入互相排擠的可能性低,反而當華研這個藝人平台的人數夠多,透過演藝活動相互拉抬的整體效益將更加顯著,形成網路效果。

經紀公司的營運核心是藝人,最直接的營運風險也在於此。藝人未如當初預期般走紅,事小;藝人私生活脫序演出,還好;藝人走紅之後落跑,才是經紀公司長期經營的風險(例如,因為《我的少女時代》走紅的王大陸)。這種風險會讓企業無法全心投入資源在藝人身上,不但降低藝人成功走紅的機率,也使藝人與公司產生不信任。

華研解決這個問題的方法,是採用職業棒球的農場體系:自行培養新人。一方面在其演藝生涯的起頭,就掌握其著作及經紀權,以合約的方式降低日後藝人落跑的可能,雖然這樣的合約看似不公平,但華研整體的行銷資源、SHE等學長姐們的經歷,以及作為上櫃公司的資本優勢,確實能比起加入其他唱片或經紀公司,來得更有吸引力。華研亦能擁有較穩定的「演藝人員庫存」,管理風險並維持其智財權、規模經濟及網路效果的複合競爭優勢。

資本報酬與現金創造能力:ROE 20%+,FCF穩定為正值

這種複合競爭優勢給予華研可觀的資本報酬率。從下圖可以發現,若以ROE(股東權益報酬率)衡量華研的資本報酬率,不論其營收成長的狀況為何, 其ROE一直維持在20%以上的水準,表現可圈可點:

除了資本報酬率表現優異外,也由於華研基本上是一個仰賴無形資產運作的商業模式,無需採購廠房設備等固定資產,亦因此不會產生大額的資本支出。只要收款能力得宜,華研可以說是一個能不斷創造自由現金流的機器。下圖可以看到華研過去幾年創造現金流量的狀況(2014年支出為購買辦公大樓):

  • 分享: